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标下农村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国开展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改革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个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我能深深感觉到广大农村地区地理课程改革的困难。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基础教育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对于地理这样一门“副科”来说,课程改革的推进更是比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更是困难。尽管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属于高考文综的一门科目,但对于初中地理课来说,则是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愿意教,就连学校领导也并不重视。而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学好了地理也不能种地、发财致富,地理学科好像成了只讲讲山脉、河流、物产、交通、气候等知识的学科,中考不算分,学生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地理的学习严重不够,自然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新课标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性中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中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能够掌握,引导性自学就成为了一句空谈。下面就针对我们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来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交流,以供大家在农村高中地理的课改中能一起来找到解决掉方法。
  一、来自初中教育的后遗症——科目不受重视导致的基础知识匮乏
  这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地理课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尤其不受重视。重视的只是中考和与中考科目有关的科目。有的学校制定教学奖励制度,又因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也被排除在外。中学地理和生物进行结业考试后,学生就不再学习地理和生物的知识。尽管会考成绩也会记入学生的学分累计中,但地理会考在执行过程中总是声严实松,甚至有的学校老师在考试的同时帮助学生集体作弊以提高通过率。在这种情下,大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就不太用心去学。再加上初三一年地理教学的空白时间,当升入高一后,地理知识几乎是重新从零开始学习。
  其中这种情况在新课标改革之前就有了。每一届的高一地理教学中,不是按照课本去讲新课,而是首先领着学生们复习初中的地理课本。这相当于是又带领学生们重新学写了一遍初中地理课程。在新课标改革以前,教师们大多都是讲初中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出来,然后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硬塞给学生去背诵,等学生们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高中地理的学习。但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下,这种方式就不适合了。新课标要求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学习,如果以这种“引导——自学”方式来复习初中课本的话,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且效率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摸索出的方式是:不进行初中知识的集中复习,而是将知识融入到高中课本的学习中去。在地理教学中遇到大部分学生都忘记的重要知识点时,便临时进行一些知识的补充。另外一种补充初中地理知识的方式,就是设置一些特殊的活动课。这样学生在趣味竞赛的同时便充分熟悉了初中所遗忘的地理知识,以便于他们的高中地理学习。
  二、教辅资料要求高,教学设施难配套
  对于地理科目来说,读图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地理知识大多是通过地图以及图形图像的形式来展现出来的,因为地理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到知识领域很广,从自然到人文,从天文到经济。而高中地理课本以及配套地图册上的图根本就不够教学使用,还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网上搜索及各种教辅资料来配套使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张大篇幅的挂图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载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率,但这也恰恰是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硬伤——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基础教学设施落后,尤其是地理教学器材的配套更是短缺。大多学校有够化学实验室、物理试验室和生物试验室,而唯独没有地理实验室。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立体挂图以及各种地球仪之类的,连一些最基本的各类岩石标本都没有。另外,地理教学涉及的天体运行、各地的风土地貌等直观知识,也是需要大量的实地图片需要给学生来展示,这都是需要多媒体教学设计来作为载体进行展示的,而农村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套不足,许多学校即使有多媒体设备,也仅仅是在报告厅或某个多媒体教室安装,并不能在每个教师普及。在这样的公用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下,只有一些特殊的情况经学校批准才能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场所。这都对地理教学点直观性特点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以上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的解决,向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多媒体设备普及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经过我们多年的摸索以及各地乡村教师的经验交流中,我们也尝试用其他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在日常教学中长期使用,但可以用购置多种类型教学挂图的方式进行替代使用。其次,教师要多训练板图绘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看图题的讲解过程中,板图的绘制非常重要。第三,利用当地乡土地理资源,带学生实地进行考察。比如讲到关于褶皱和断层的知识的时候,如果是山区地区的话,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去实地参观有褶皱或断层露出地表的地点进行实地参观。
  三、生源素质不同,难以将参观学习来的经验直接套用
  在新课改进行的这几年,无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基层学校,都在积极地执行新课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也组织了许多一线基层教师到课改效果较好的学校进行听课观摩。但由于各校之间的情况不同,尤其是不同学校之间的生源素质各有不同,被参观学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在其他学校进行推广。这就造成了一个怪圈:教育主管部门想通过这种观摩的方式让课改较落后的学校能学到被参观学校的一些课改经验,而来参观的学校经过听课观摩后不仅没能够学到有效实用的课改经验,更是发现了生源是推行课改的障碍后丧失了继续课改摸索的信心。
  针对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从两种方面去尝试解决。一方面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所做的,那就是并不是所有课改成功的学校都大力宣扬并建议其他学校不分级别地来进行参观。一个学校课改的成功其因素多种多样的,其中生源质量的高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组织课改较为落后的学校去课改先锋学校参观,应选择学校生源水平差别不大的学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去参观的学校应该对学来的经验有筛选地利用,不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某些课改方面,应毫不心疼地果断抛弃,适合自己学校事情情况的部分经验,在经过改进后加以尝试,毕竟没有哪两个学校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新课标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大步。作为基础教育较薄弱的农村地区,课改中的种种困难都会在这里显露出来。作为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任何改革的道路都是曲折的,我们要在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为祖国的教育改革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942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