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文中从实验观察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促使教师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目的性; 观察方法; 观察态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与训练。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在平时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如下:
  一、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1.观察中目的性不强与持久度不够
  初中学生在实验中的注意力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故而出现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观察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2.观察的准确性与敏锐性不够
  生物学观察是―种精细的操作,如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观察者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但学生的观察缺乏准确性与敏锐性,在观察细胞结构时,往往看到气泡就以为是细胞,看到显微镜中的异物就说是变形虫。
  3.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
  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勤于思考,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许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次是非。例如,在观察血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红细胞就完了,对白细胞及细胞的特征不再进一步的观察、思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如果只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样实验效果差。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很必要的。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如在学习《蔬菜作物》时是以菜豆为例学习的,首先观察整株的菜豆由哪些器官组成,再观察各个器官有什么特征,根、茎、叶脉特别是菜豆的花、种子的结构,要求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从而总结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2.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观察鲫鱼,目的是验证鱼的呼吸、鱼鳍的作用,该实验效果好坏取决于红墨水不分散,鱼鳍捆绑要牢而不紧,一条鱼留一种鳍活动而后反复观察。
  3.重点观察
  每种观察对象都具有许多特征,如果样样都去观察,就可能被弄得眼花缭乱,一无所获。观察时要随时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重点突出,效果显著。例如: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重点应该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一些特征:体形、体色、侧线及鳍等。此外,在重点观察时还要提醒学生观察要细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对比观察
  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结构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两种植物种子的子叶的数目,有没胚乳,果皮和种皮等。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两种植物的种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各自的特征就容易掌握了。
  (三)培养学生求实的观察态度
  实事求是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因此让学生说真话,不受教师、教材及其他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要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剖面上的胚乳部分变成蓝色,说明了什么?教材给出了“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的条件。学生在实际观察时往往会发现滴碘液后玉米种子纵剖面的一部分不是变成单纯的蓝色,有些是深蓝色,有些是蓝黑色,还有些比较浅,而课本上说应该是蓝色,有些学生就不敢说出自己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了。如果再加上教师“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强调,会有更多的学生怀疑自己的眼睛,能够描述看到胚乳变成深蓝色或蓝黑色的学生更加少之又少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如实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品质
  大自然奥秘无穷,观察中处处有科学。对科学现象的日常观察,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保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为生物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将善于观察固化为学生的一种优良习惯,上升为内在的科学品质。
  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50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