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祖菊

  摘 要:重视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是音乐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的具体表现。音乐对中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绪智力;中学生;音乐
  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也就是说,人们不但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升华,还可以从中吸取人生的力量和慰藉。
  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又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这一术语首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罗维和约翰・梅约于1990年首次提出。本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探索提高中学生情绪智力的途径,提出可从情感体验、审美作用等方面的提高来促进情商的发展。
  一、中学生当前的情绪现状
  中国心理卫生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曾向社会发出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呼吁,全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考试、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难,重者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和存在违法犯罪、自杀等行为。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约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据中国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专家所做的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的独生子女中,心理变态率竟高达50%以上,有35%的中小学生和20.3%的大学生存在有心理异常现象。香港也有调查指出,58%以上青年学生试图自己来对付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然而,3.8%的人在过度压力的情况下想自杀。这些现象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重视。
  究其原因,中小学的教育远未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升学竞争激烈,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社会多元化给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关教育,如情绪智力的教育不足甚至缺失也是原因之一)。这一切影响导致学生心理存在很多问题而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只有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发泄,如打架、吸毒、沉迷于网吧等。所以我们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勇敢等情绪智力,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有可能起到巨大作用,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心灵愉悦、舒畅,对于音乐的爱好,也可以转换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善和变化。通过音乐教育的培养,提高青少年的情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二、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提高情商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
  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音乐课作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不能从中学到东西,不能感受音乐的真正魅力。自2007年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鉴赏、乐器和舞蹈、合唱,戏曲小品等方向的培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不在于他看了多少乐谱,懂得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他“听”了多少音乐,音乐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少快乐。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来提高情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1.通过感受节奏的韵律来促进情商的培养
  无论是优美抒情、雄壮有力,还是活泼欢快的曲子都有一定的韵律,单拍子如:2/4、3/4、4/4、3/8的曲子,或情绪多变的复合拍子的曲子,其强弱都按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要学好一首歌,要听懂一首乐曲,必须掌握该首歌(乐曲)的强弱规律,然后再加上理解、联想、创造,才能进一步地表现。让学生随二拍子音乐做各律动,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在感觉的基础上认识二拍子规律及强弱关系,并寻找生活中含有二拍子的动作再感受,在听不同速度、不同情绪的二拍子音乐进一步体会二拍子韵律;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根据其速度情绪的变化,尝试用声音、动作、体态、面部表情等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教学中,还可将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引进课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自的感受和见解,使他们学会享受音乐,并自觉地将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
  2.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音乐来提高学生情商
  音乐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组成的,如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通过对比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音乐情绪的变化,通过对比感受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乐具有一般不直接描绘形象的特点,音乐形象的塑造,是通过音的高低,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变化及音色的浓淡等要素的对比而反映出来的。音乐是听觉艺术,从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音乐的画面。有比较才有鉴别,特别是在音乐听赏课中,如把《幸福歌》与《孟姜女》安排在同一课时欣赏,学生在《幸福歌》音乐声中欢快进入课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同时在该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启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幸福的事用语言、动作或画面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同分享他的快乐,再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同时出现《孟姜女》的画面及背景音乐,通过画面演示,让孩子们说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那是一个充满痛苦饱受压迫的年代,音乐再次响起,学生由想象进入画面,通过音画进一步感受,教师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表现歌曲情绪,进一步体会这两首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同时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通过比较来欣赏音乐,才能体会音乐之间的差距,不同的音乐,给学生情感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既感受了不同的音乐,同时也从不同的音乐中得到不同的情感提炼,对学生的身心有好的影响,以此来提高情商。
  3.音乐教育的审美作用来提高情商
  音乐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使学生有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而音乐则是用听觉直接进入人的耳朵,用音响、旋律构成的艺术形象,从而诉诸以人们情感、以情动人。因而音乐教育所有的独特的审美功能是其他科学所无法代替的。人们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中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快乐活泼的音乐能够使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使人听后能够快乐。雄壮的音乐能够给人以勇气,使人能够积极向上,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有勇气向困难挑战。和谐的节奏与人的生命节奏同谐共振,大大有益于人的健康。在传统意义上音乐审美过程,主体与客体共同构造本质的同一关系。这一观念突出和强调了音乐审美过程的创造意义,肯定了人的意识在意向性活动中的创造潜力和创造价值。
  由上述可知,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能很好地促进青少年良好情绪智力的形成与发展。
  音乐是人创造的,客观存在的,既是人的精神观念的物态形成,又是人的工艺手段的真实展现。本文就是通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提高情商,通过从情感体验、审美作用等方面的提高来促进情商的发展。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重视情商是刻不容缓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把情绪智力的发展作为育人的主要目的。重视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开发,以便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涂晓春.情绪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2]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3]朱咏北.21世纪音乐教育研究[M].中国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镇坪县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57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