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形势下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艺术通识课程是实现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于高校艺术通识课程重要性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教学中更为主要的实际教学层面的问题却较少提及和研究,这严重阻碍了艺术通识课程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教学模式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艺术通识课程 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家教育职能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提高了对美育的重视和关注度,说明我国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人本教育,注重人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我国大学生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在普通高校中,艺术通识课程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过去10余年的发展中,艺术通识课程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美育功能被过多强化的同时,对于艺术通识课程实际教学层面上的讨论和研究却显得很不足,这就导致目前艺术通识课程似乎走到瓶颈,踏步不前,而与美育目标的实现也相去甚远,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迫在眉睫。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2013年10月,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年会暨高层论坛”上,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他指出,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人从头讲到底”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也许并不多见了,但是把黑板换成白板,把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的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学生在课堂里昏昏欲睡的课堂文化,学生在昏昏欲睡中浪费青春,泯灭创新。因此,开展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已经迫在眉睫,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勤于动手,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排忧解难的帮助者,共同学习的伙伴。昏昏欲睡的课堂文化应当废止,加快建设师生平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和谐发展的新型课堂文化,要重视教育技术的进步对教学方法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提出,我们已迎来了“教学方法大改革”的新形势。
  二、艺术通识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课堂学习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了相对专业的艺术技能训练,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平台增多,欣赏艺术作品的途径多种多样,很多时候,学生信息更新的速度甚至远远超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通识课堂的教学内容已不再神秘,不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对待课堂的期许已经发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失去吸引力,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势必要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
  其次,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运用,催生了网络视频课程教学模式,当前“幕课”正在强烈地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价值观的传递,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①当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优势,它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答疑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学生可以更为真切地感受言传身教;学生之间可以有更多交流和讨论的机会,等等,因此,“幕课”的来临并不会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也不会完全替代现行教育制度。但是,这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积极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更多地发挥网络课程所不能够做到的课堂教学的优势条件,这是艺术通识课程走出瓶颈的必然选择。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新形势下,教师须重新给自己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并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学环境等方面逐一进行探索、思考和完善。
  1.教师明确自己的定位
  艺术通识课程旨在丰富情感、扩展认知、平衡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来说,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应该也更加适合向互动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经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将同时成为学习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指导者。”②要改变教师是艺术教学主体的传统思想,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除传授知识以外的更多角色,全方位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2.尽可能了解自己的学生
  如前所述,新时期的学生群体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信、敏感、个性十足、思维活跃,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获取的信息量大是当今在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深入了解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爱好和兴趣点,以及学生所关注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教学活动很有可能成为教师的自娱自乐;学生如果感觉到教师不了解自己,对自己所关注的事物不感兴趣或一无所知,就会在心里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竖起天然屏障,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3.身教胜于言传
  课堂教学的优势之一是有效地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增进了解和培养感情,教师能够富有感情地教,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学。以往我们更多地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却忽略了教学中的情感层面,这种情感是催化剂,能够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往往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注入情感。同时,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艺术教师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似乎更具有吸引力,教师的品行、气质、专业背景及对待一些文化及社会现象的看法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教”。   4.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灵活
  “最杰出的教师把教学看作他们可以做的任何得以帮助和鼓励学生的事情,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③在信息化时代,艺术课堂已不是学生接触和欣赏艺术、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课堂更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如何分辨各种铺天盖地的艺术文化现象,整合并内化为对自身成长和发展有利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引导其得出更为合理和积极的结论。例如:小组讨论式教学、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入式教学、预设问题请学生自主研究并得出结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熟知和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艺术的理解等。
  5.开放的考核方式
  文化艺术没有标准答案,传统的书面考核和论文考核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使得整个考核和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也显得呆板、缺乏活力。因此,采取开放式的艺术课程考核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我们曾经尝试过运用小组学习并考核的方式:教师预设与文化艺术相关的题目,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并各有分工,有的学生负责访谈,有的学生负责查阅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撰写文本、记录学习过程,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一位学生将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以PPT演讲的方式呈现给教师和全体学生(有时还会穿插小组成员学习过程中一些自创的表演和游戏活动),由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给出考核意见。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小组成员的不断沟通碰撞中,彼此取长补短,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思维,时刻观察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充当引导者、讨论者、协作者、陪伴者,鼓励学生活跃思维、自主创新,这对于以启迪智慧、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为教学目标的艺术通识课程尤为适用。
  (注:“本文为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23042008)
  注释:
  ① “幕课”来袭 中国大学如何应对[N].人民日报,2013―8―8.
  ②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162.
  ③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9.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鞠向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236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