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会军 陈锋 许珍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的主要特征有: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学方法具有互动性、教学评价主体具有多元化、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传统思政课在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结构、教学评价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应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完善教学内容结构;以师生互动为原则,完善教学方法结构;以企业为评价主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高职 思政课 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张会军(1972- ),男,辽宁北票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佛山 528137)陈锋(1965- ),男,广西浦北人,钦州学院社会科学教育部,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许珍(1972- ),女,广西合浦人,钦州学院社会科学教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广西 钦州 53509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43-0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育、产业、社会等多个系统的结构特征,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教育界、产业界及地方政府三方协力支撑的新型市场化教育模式,其在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支撑及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与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显著差异。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表现为思政教师不受传统书本固定教学内容限定的单一封闭教学空间的约束,通过突破既定学科界限以实现学科间的融合,突破课堂和书本对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的约束以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工学结合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放性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堂不再是机械、单调的知识训练场所,而是运用柔性教学法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发展的开放性教学场所。
  (二)教学方法具有互动性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更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与工厂实训的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理念与动手实践能力,使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成为教学工作中心。
  (三)教学评价主体具有多元化
  工学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行业技能考证标准为依托,将校外的从业资格考试及职业认证考试提升到与校内理论考试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等多元化利益主体,任何一方利益受损都将导致工学结合教学效能的下降,从而遏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功效的发挥。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异常复杂,需要基于四方利益最优化的视角来设计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二、传统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结构方面
  1.传统思政教学工作中存在部分教师对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虽然教师运用诸如案例教学、课堂辩论、企业实战情境模拟等丰富的教学技法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课堂学习较为轻松、有趣,但过多的互动环节设计冲淡了思政理论知识内容的信息传递效果,导致思政课堂讲授内容的信息量未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2.传统思政教学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过于简单。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开设学生社团活动、情境模拟等方法传递党史文献、爱国主义、道德模范等,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难以满足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切实需求。
  3.传统思政教学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主流的思政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主要有“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摩等内容。由于受办学经费、带队领导的安全责任等条件限制,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活动,使得上述校外实训教学在规模和内容上无法满足全体大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需求,降低了思政实践教学的效能。
  (二)教学方法结构方面
  1.传统高职思政教学中采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高职思政专业教师匮乏,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部分高职学校通过扩大教学班人数规模的方式来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思政教师在运用情境式教法或讨论式教法实施大班教学时,存在课堂时间讨论时间有限、学生参与比例低等问题,多数学生仅能当互动教学环节的看客,教学效能显著下降。
  2.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思政教学方法与学生功利化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矛盾。由于传统的思政理论教学法对学生毕业后求职就业的功用低,未能满足学生急需获取支持其未来工作所需技能的现实要求,导致部分学生采取应付态度对待思政教育。
  3.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结合度不足。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是以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其观察社会现象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确保其面对复杂政治局面时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基于社会现象展开分析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起点,针对社会问题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则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归宿点。当前思政教学工作缺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切入点。
  (三)教学评价结构方面
  1.传统高职思政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学结合模式下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之间存在矛盾。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管理者需借助教学效能评价结果来考核任课教师的教学绩效水平,并据此决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学生需借助教学成果评价作为衡量知识和技能学习水平的尺度;企业需借助教学评价来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尺。但现行以教学管理者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无法体现诸方利益诉求。   2.传统高职思政教学评价的内容单薄。传统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反映基于理论教学的传统高职思政教学工作的效能,且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要求,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创新素质的考评,未能直接体现企业和学生对思政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的新要求。
  3.传统高职思政教学评价的方法单一,考核内容片面。由于传统思政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故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偏重于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检测学生记忆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易将试卷考核形式异化为考核的目标,偏离了培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完善教学内容结构
  1.在高职教学内容重构中应当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通过在教学进程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企业文化内容,以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工学结合是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务工融合为一体的教育新模式,要求学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展开全方位合作,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上对培养学生的通识性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功利化价值观给予同等重视,在确保完成通识性思政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力度。
  2.以企业文化为导向重构高职思政教学内容应当做到软硬件结合。在硬件建设方面,可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校园建设,通过在校内宣传栏开设企业文化宣传专题、增加图书馆内企业文化专题的图书、在教室廊道张贴宣扬企业文化的名言警句等形式,建构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在软件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可采取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修订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校内外实训教学内容等手段来强化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力度。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效果测评中应当引入对企业文化素质指标的考核,以确保与企业文化素养相关的课程开设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二)以师生互动为原则,完善教学方法结构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应当以师生互动为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需求,在教学价值观定位上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导向。
  1.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政教师应当为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传统上高职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重在通过规范课堂教学以端正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修养,缺乏从人性关怀的维度用思政教育开发学生的人本价值。高职思政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所需基本素质为导向,从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涯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重构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知识认知、人际交往、社会审美和价值创新等方面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2.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师生互动不仅限于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师生互动还应当拓展到企业一线的师傅与学生之间,积极探索教育主体多元化、教学空间立体化、教学资源综合化的多维思政教学方法。高职思政教育主管当局通过引入企业力量改造当前教学体系,构建校园课堂教学、企业课堂教学、社会课堂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思政教学工作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机拓展。具体操作方法可通过聘请企业资深员工作为大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师傅,利用资深员工的积极思想和事迹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正确职业道德观,养成勤劳守纪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三)以企业为评价主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考评体系。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切实反馈到高职院校人才考评体系中,同时也能有效确保企业按其现有标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实践条件。企业参与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考评标准体系有助于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高职院校的考评体系相融合,有助于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2.重构工学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考评方法以期末考试为主,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成果的终审性评价结果,这种用一份试卷来测评众多教师和学生的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有效测度出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以企业为评价主体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及实训环节的考核,利于准确评估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增强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有助于企业从合作院校中获得遴选优秀毕业生的优先权。
  [参考文献]
  [1]马祥兴.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
  [2]谭文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1).
  [3]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
  [4]魏东斌.基于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02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