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的迷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廷婷

  【摘要】当今社会是典型的后喻文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权威面临新的挑战,教师权威的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后喻文化的特点、教师权威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
  【关键词】后喻文化 教师权威 消解 重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5-01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由古及今进行了划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1]当今社会处于后喻文化时代,传统的知识传承方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权威遭到消解,面临极大的挑战。什么样的教师权威才能与时俱进、如何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悖论:传统教师权威的消解及影响
  (一)传统教师权威的消解
  我国自古以来都强调“师道尊严”。在传统的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社会赋予了教师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学生必须尊崇和接受。但在后喻文化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网络世界拓宽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年轻的一代通过点击鼠标,就能接收到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传统文化中处于受教育地位的后生晚辈也可能对其长辈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教师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被极大的削弱。
  在传统社会,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权威。现代社会,人们的民主、自由意识大大增强。在网络时代中,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说,学生记,民主、自由的生活空间及互动学习模式成为后喻文化时代中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不再认同传统的教师权威,教师的道德权威好点法理权威也随之消解。
  (二)教师权威消解的不利影响
  1.教师权威的消解不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需求
  在信息泛滥、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涉世未深的年轻一代很容易迷失于眼花缭乱的世界之中,产生道德选择的困惑。网络生活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带来了无数潜在的危险。同时,青少年接受社会化的需求还需通过在学校以教师作为教育媒介来实施的。因此,教师权威的消解,使得教师作为价值观传递者和社会的教化者的角色不再被认同,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需求。
  2.教师权威的消解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果教师权威不存在,教师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工作,很难就学生人格的塑造施加影响,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权威的消解既是后喻文化时代的要求,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又与文明进步所要求的目标相背,这一现实的困惑摆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二、博弈:弱化或强化,教师权威的现实困惑
  (一)弱化教师权威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弱化教师权威的理论。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要求对教师权威的弱化。卢梭的“自然主义”对教师的作用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弱化。建构主义以认识论为出发点,打破了教师的绝对权威。交往理论和对话理论从人际关系出发提出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在相互探讨和共同行动中形成共识。这些理论一诞生,就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带着弱化教师权威的天然倾向,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强化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的颠覆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其明显,师生间丧失了理解和信任。许多学者正是意识到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因此一再强调教师权威的重要性。伦敦大学莱昂内尔・埃尔文曾提出“反对古老的权威主义的斗争已使我们忽视了教师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的问题不是对青年的指导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一点是带有关键性的”。[2]可见,教师权威是教育中的必要前提,教师是教育这一权威活动的具体执行者。
  教师权威的现实悖论使得教师权威处于两难的境地,游走于弱化和强化之间,在相互斗争中此消彼长。究竟是要弱化还是强化,现实的困惑需要我们奋力突围。
  三、重构:构建新型教师权威
  (一)重塑教师的个人权威
  1.重塑教师的感召权威
  真正的权威来源于内在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内在精神力量的支撑,一切权威只能是霸权。新型教师权威首先要重塑教师的感召权威。“身正为范”,只有教师坚守住自己的道德阵地,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表率,才能为树立教师的感召权威奠定基础。教师还应注重在人格魅力上征服学生的心,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所谓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爱”。一是对工作的爱,全身心的投入,奉献全部热情,倾注全部心血。二是对学生的爱,真正的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融洽地交流,师生情感相互交融。
  2.重树教师的知识权威
  在现代教育中,教授学科知识仍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丰富精深的学识,有助于树立教师的个人权威。教师需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还要多加反思、研究和改进,成为教育技能的研究者。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有助于树立教师的知识权威。
  (二)改革完善教师的制度权威
  我们应加快建立健全的教育法规,在教师权威被削弱时能保障教师的基本权利,又能在教师权威泛化时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首先要健全并落实教育法制法规,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力,同时要改变过分集权化的现状,让教师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知识、人格的展现才能真正赢得教师个人权威。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一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郑艳、吕京.后喻文化背景下中学教师权威消解与重构 [J].教学与管理,201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3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