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刘杰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实施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71-02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相符,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地理成绩。恰当而准确地运用地图,可为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视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它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中国旅游区(点)布局等问题,还能正确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
  一、通过“文”、“图”转换训练,培养地理空间的记忆能力
  方便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只要涉及某方面的地理事实,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进行“文”、“图”转换训练,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有助于准确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迅速、准确地表达出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突破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难点。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可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设计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都能引起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时,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地图为重要媒介。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让一名学生扮演太阳,另一名学生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地球转得对不对。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一旦认识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习热情就会提搞,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妙用地图可使繁杂的地理事物变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教材难度,也容易在短时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借助地图这个载体,直观、生动、形象,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在讲述洋流的分布时,可在黑板上先划出世界洋流模式图,然后不断假设模式图的空间位置。当模式图代表的是太平洋、大西洋、亚欧大陆时,让学生对照课本中世界洋流图,逐一找出洋流环流的名称,在图上以不同颜色、字体标示出来。既方便观察,又方便记忆,只需看图便知分晓,效果可谓事半功倍。当然,每一类型的图都有技巧可言。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提高读图敏感性,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在以后的应试中,对此类图形应试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全球“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这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讲解气候分布时,可让学生先绘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通过观察后与教材比对,寻找异同,再观察、思考,找出形成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地图教学中,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的图像进行对照,可以得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石。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说图等活动弄清楚演变过程。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的异同,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考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实施探究式学习,进行纵向比较,就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如让学生探究怎样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在地理教学中,对不同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地图进行比较,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还能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活动。此时,可采用启发引导,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使观察所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连接成整体,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地读图,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研究其发展方向。
  五、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多查找、多观察,以便形成牢固的记忆,如大量的名山、名川、名城及各地的气候类型、地理位置等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看似繁杂、难记忆,却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结合地图学习,利用地图教学有如下优势:一是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使繁杂、零散的地理知识由机械记忆转变为形象记忆、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与方位感;二是培养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例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及所在省、相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重要的交通干线等。地图教学法是旅游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法,使地图深入学生脑海。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准确。通过地图教学的刺激,认读各种地图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
  六、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通过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游客的需求大致包括求知、求新、求奇、求异四个方面,能更好地满足游客在求知方面的需求。导游要与各种类型的游客接触,有些游客会要求导游解释景区、景点的地理成因。通过对旅游交通及各旅游区景点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从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管理工作、路线设计、满足游客求知需求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为设计旅游路线提供必要的依据,以及类似景区景点的分布。通过学习,可让旅游从业者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更好地认识客源市场的一些特点,在求知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军事、交通、旅游需要运用地图;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政治、商业、科研等也需要运用地图。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实际情况,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几乎无图不成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只是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地图在当今社会中正受到空前的重视和最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黄秋兰.《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践初探[J].旅游职业教育与研究,2003.
  [2]黎遗业.高职高专《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12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