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靳利霞

  儿童文学是文学大系统中的分支,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大系统中的分支,二者似乎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却又有天然的血缘关系。首先,它们有着相同的读者对象――儿童。其次,它们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语言学习和入文教育。研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结,对于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以及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教材,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的确已经把准了语文教学缺失之脉,不少关于语文教学论著也关注了相关问题,但遗憾的是,一到实际教学中,师生又被“打回原形”。理论已经走在实践的前面,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是最为困难的。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
  儿童文学在师范院校中没有学科地位,并不等于社会对于儿童文学就没有需要。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儿童文学。
  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在一次发言中强调,儿童文学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精神桥梁,在这个“桥梁”的概念中,包含了理解、抚慰、拯救、引导等不同功能。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中传达的也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而小学生的年龄正好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属于标准的少年儿童。儿童文学就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它具有十分明确的读者指向。所以,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是同一人群。而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儿童文学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三亿多是少年儿童,小学生就占了1.2亿。作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不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99%小学语文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教育。由于不懂得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与儿童接受心理,因而在面对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入的儿童文学体裁(如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学文艺等)时,不少教师束手无策,往往将最能培养孩子们幻想精神与创新思维的童话故事等讲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作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范院校,儿童文学在师范院校受重视的程度,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儿童文学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儿童文学也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最有效的方式。儿童文学是为满足儿童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为儿童创作的和提供的特殊文学作品。作品形象生动活泼,情节生动有趣,内容和结构也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更容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儿童文学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语文素养”目标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三、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为使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利用,教师要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选段,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儿童欣赏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教学。由于儿童知识经验贫乏,文学欣赏能力较低,所以他们在欣赏作品时,往往是出于感知的本能,偏重于直观感受,而这种感知又往往是跳跃性的,所以他们主动跳过不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生字、生词、生义,对整个作品进行大体把握,而大体的把握又帮助他们对那些生疏的地方进行模糊的理解和领会,儿童就是这样按自己的阅读方式对文本形成一种朦胧的认识,这正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所追求的“语感”及“整体性”。语文教师要明确儿童欣赏文学的这种特殊性,在阅读教学时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思想意义的分析上,把文本肢解得只剩几根“筋”,让整体语感荡然无存,使学生觉得学语文索然无味。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应当设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韵律。儿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易于感情投入。一旦进入作品当中,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作品中去,将自己幻想成作品中的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同苦乐共悲喜,全身心地沉浸于那个虚构的世界当中。结合儿童欣赏文学的这一特点,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再也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小学生需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语文学习的特殊规律。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里,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的发展,使青少年的读写能力呈降低趋势。孩子们的业余时间通常被视听文化所占据,经常性的被动接受,妨碍了孩子们积极思维的发展。为了避免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这种副作用,家长、教师和学校就应该把孩子从沉迷于视听文化的歧途上引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道路上来,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的思考中获得乐趣,并在阅读与生活的积累中获得发现,从而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高。读儿童小说,可以使他们习得语言,积累生活经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感;读科学幻想作品,能够激发小读者们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强烈愿望;读散文,可学习优美的语言,并满足他们开阔视野的要求;读童话和寓言,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帮助儿童认识和理解生活,在寻找乐趣中领悟一定的人生道理……
  儿童文学既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应该更广泛地把儿童文学纳入小学语文教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30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