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模仿、迁移、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必须对作文感兴趣。兴趣需要用心培养,培养兴趣要把握好时机,确定好内容。我有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试行了两轮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所教学生已有二十多篇习作在多种刊物发表。我对写作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即化繁为简,合理运用文本资源和生活资源,抓住时机合理地模仿、迁移、创新,使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读说结合,模仿――铺好写作的基石
  写作的基础是能说完整通顺的句子,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仿说。仿说的前提是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与说结合起来,内化模仿。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雨点》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雨点落进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再理解文本中出现的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有什么特征,从而使学生明白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动态效果,并想象小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欢快模样。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春天的小雨点落到其他地方,会有哪些变化呢?”调皮的小学生对春雨还是比较喜欢的,现实生活中见得也比较多,他们一下子就想到了青草、花朵、操场、小朋友的脸蛋等地方。文本的句式并不繁琐,学生模仿文本的句式说道:“雨点落到草地里,在青草上滑滑梯;雨点落到花丛里,在花朵上跳舞;雨点落到操场上,在操场上睡觉;雨点落到小朋友的脸蛋上,在小脸上挠痒痒。”学生在快乐中朗读,在快乐中模仿,为习作铺好了基石。教师要通过读说结合的练习,引导学生用文本规范的句式先读后说,学会规范地表达,这种模仿练习做多了,以后的写作也就不难了。
  二、研讨范文,迁移――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材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入手,把课文当做言语的范例,做到“我心入文,文入我心”。文入我心了,想象也就插上了翅膀,优美的段落也就能入心入口了。
  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四中的《幸福》这首小诗时,首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再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形式上,我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或大声诵读、默读、配乐朗读,或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表演读。在读中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迁移,学生的思绪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蜜蜂,说:“蜜蜂的幸福,在于每天辛勤地采花蜜、酿花蜜,它们自由自在地在花丛中飞舞。”另一个学生想到了小鸟,说:“小鸟的幸福,在于用欢快的歌声呼唤春天的到来,它唤醒花草,唤醒树木,唤醒沉睡的大地妈妈,给自然增添生机。”听到学生都是千篇一律地迁移出小动物的幸福,教师要及时点拨,要求他们进行变式表达,在迁移中求异,适时提出问题:“除了小动物,你还能想象出别的物种的幸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求异心理的驱动下,孩子们的思绪被激活了,所想到的事物五花八门,他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太阳的幸福,在于用明媚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人间。在它的照耀下,花儿绽开了笑脸,树叶郁郁葱葱,孩子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有的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自豪地说:“红领巾的幸福,在于飘在少先队员的胸前,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记住入队时的誓言,每天勤奋学习,将来为国效力。”……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篇以《幸福》为题的习作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教师要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白“文无定格”的道理,激励学生大胆想象,让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迁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不会千人一面。
  三、观察体验,创新――张扬个性的舞台
  模仿和迁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习作的章法,悟出写作的方法,从范文中学会选材、立意、构思、锤炼句段,将范文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方法,从而学会独立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利用已有的能力和方法张扬个性,写出有真情、有个性、有创意的习作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得到真知,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教师要让学生用眼去识别,用耳去倾听,用手去操作,调动多种感官用心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如在进行以小动物为题材的练笔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除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等特点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尝试着与小动物相处,了解小动物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它们与人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星期后,一篇篇有个性的习作就诞生了,有《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小客人》《小淘气》《可爱的嘟嘟》《蝙蝠风波》《蚂蚁军团》《蜈蚣和蚂蚁》等。这些习作语句通顺、构思巧妙、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学生们的表达升华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境界。
  (责编 莫彩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59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