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景洪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6-02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人才观已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应运而生的素质教育也已在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中全面展开,但由于人们的固有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激烈的升学竞争等问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评价指导思想仍未从“升学选优”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还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的证明。纵观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甚至是衡量和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尺。
  一、改变传统评价观念
  笔者认为,如果考试、升学等一系列测评选拔的方法、标准、内容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素质教育势必要在旧的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下走回头路。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改革,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根本上转变考试、升学等一系列测评选拔的方法、标准、内容;要转变质量评价观,纠正以考分、升学率高低论“英雄”的片面思想观念,勇于破旧立新,把学生从被动受教育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树立全面发展的新人才质量观;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力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中,要着眼于学生群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较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全面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获得学习上的自信,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和健全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定量的方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新评价体系主张把各种评价内容综合起来,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把各种评价主体联系起来,既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1.综合评价内容,变单一评价为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
  一位老教育家讲得很对,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材。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既有静态的笔试,又有动态的操作和口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态度水平,即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基本技能,既注重课内的教与学,又注重课外的辅与练,体现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2.改进评价形式,实现“过程+结果”的评价。
  (1)课堂过程评价。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在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为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引入激励机制,在一年级着手设计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即《幼苗成长记录袋》,以送“智慧星、认真星、进步星、表现星、合作星”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
  (2)阶段考核评价。我们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每个月份为一个阶段,展开阶段考核评价,通过设计表格,在表格中体现自评、互评与教师简短的评语,尽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除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生的连续特征,即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幼苗成长记录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价职能,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我们认为这本手册是确认一学期或一学年教学成果的总括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学生的努力作出肯定,也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它还担负着密切学校家庭的职能。
  3.扩大评价主体,体现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评价主体范围的扩大有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总体安排上,可提出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相互结合,充分依靠这些评价主体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担负起评价的责任。我们通过设计表格,采取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充分体现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也应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不仅变单纯的学生复习应考过程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不断地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促进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教师与家长的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从而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一个简单的分数,如58分或94分,其作为反馈信息的质量是不高的。因此,我们除分数之外,进一步发挥了教师评语的作用,通过一种综合性的、激励的语言进行适当的描述,以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
  同时,我们动员家长也来参与整个评价过程,设法使家长及学生本人能够对评价的观点、标准、记载内容的含义等有较正确的理解。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评价
  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为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在自然语言中,大量的陈述语句存在模糊性,对评价标准的描述也不例外,具有模糊性,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差,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这些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具有模糊性。那么对于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能不能用定量评价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法是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盘,左右着教学思路走向和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社会人才观取向,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首要关键必要前提,只有制定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素质教育才能在全社会中名符其实地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评价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玉琨
  [2]《评价方法论》《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
  [3]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 李秀兰
  [4]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建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46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