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榜样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榜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但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使榜样教育面临着新变化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当今榜样教育实效性减弱的现象和原因入手,思考了提升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榜样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自我内化榜样精神品质,生成自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通俗地说,榜样教育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等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
  在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是一个极其宝贵的优秀传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它为大学生接受整个社会特定阶级的道德规范、激发精神追求、引导价值导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偶像泛滥,信息、文化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90后”学生陆续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与在“学雷锋、学赖宁”口号中成长起来的“80后”相比,喜欢追逐时尚、张扬个性,这使得传统的榜样教育有时显得无所适从,实效性减弱。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紧扣时代的脉搏,提升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究的一个现实而具体的新课题。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的思考:
  一、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
  1.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
  榜样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是有其理论依据的。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榜样教育理论,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教学实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诸如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是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和改变的,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2.榜样教育的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价值导向。在我院《榜样人物的社会效应》的问卷调查中,被调查的500名“90后”大学生有九成认为榜样教育不会过时,在社会转型期更需要榜样的引领。
  (1)榜样教育的社会价值
  榜样教育有着重大的政治导向功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没落的生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建国以来的榜样教育确实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榜样教育在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中的价值
  榜样教育符合大学生追求进步、“见贤思齐”的心理特征。大学阶段也是大学生价值观重塑或强化的重要阶段。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生导航呢?榜样也是人生前行的力量,榜样为大学生们确立了生活和学习的参照系,能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主流社会。
  二、榜样教育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思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的阶段选树了栩栩如生的榜样人物,在社会大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和共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净化着大学生的心灵世界。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榜样有着极大的精神感召力,认同榜样教育的激励作用,然而,当今时代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时代,在社会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榜样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各种原因的交织下,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有所减弱,甚至有时出现了苍白乏力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大学生对传统榜样人物的认同度在下降,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减弱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都是60、70、80年代出生的,传统榜样人物的激励给予了这个年龄段的人深深的烙印。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树“高大全”的传统榜样人物,这是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完美形象。有人将我国宣传的榜样事迹总结为:“‘有病不看’、‘不回家过节’、‘不顾家人’、‘死后出名’等,所宣传的道德品质主要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爱岗敬业、牺牲精神等,突出宣传个人的牺牲精神。”但事与愿违,在学生看来,这些太过完美的榜样人物只是一个道德符号,只能仰望,不能模仿,不仅与现实的道德教育相脱节,远离了现实生活,而且我们在宣传榜样时,内容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质疑和反感,很难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
  2.在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一方面我们更多地采用“灌输式”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地位,另一方面方式方法流于形式
  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只是强调了“应然”,把学生看作单纯的受动方,无视其兴趣和需要,忽视了“学生青睐什么样的榜样人物和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这种自上而下的、忽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育方法,把对榜样的学习简化为知识的灌输,缺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榜样精神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流于形式,更多地表现为“应景式”宣传,缺乏常态化。例如:每年的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每到这一时候,全国各地都要如火如荼地进行学雷锋的活动,但同时又产生了“年年春天学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讽刺意味,减弱了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3.榜样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到位
  目前,榜样的宣传主要依靠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报纸、课堂、表彰会。对于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传统的宣传方式与他们的社交方式和了解社会的渠道不相符合,导致了宣传盲区的存在,已经无法适应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榜样的宣传没有常态化和持久性,榜样宣传的时间太短或范围太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而没给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减弱了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4.大学生榜样学习的知行脱节
  榜样教育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教育,而是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知行教育。但在众多影响青少年榜样学习的因素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些“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实生活状态,势必挫伤学生榜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现实下,大学生对榜样人物认同者较多,但能产生情感共鸣者较少,更不愿意效仿榜样,因而,在面对道德困惑或道德选择时,知行脱节,学生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此外,在榜样教育的践行中,更多地是形式化,多数学生认为是某个节日或某个活动来了,走走过场而已,践行榜样的活动组织不力,难以促使大学生完成知行转化,减弱了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升榜样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榜样教育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弘扬社会正气,以榜样精神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此,必须用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榜样教育,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着力筑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2.把握榜样选树要求,整合榜样教育资源
  榜样选树是榜样教育体系中的第一步,是大学生观察学习的前提。科学、恰当地选树榜样,要注意以下方面:
  (1)体现时代性
  任何榜样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榜样精神的诠释也会发生变化。钱理群提出的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时代精神,我认为可以借鉴。钱理群认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时代精神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以多元化社会、文化并存为核心的宽容精神”、“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主的责任意识”,这些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时代对青年道德养成的要求。
  因而大学生榜样教育中所选树的榜样要体现时代性,树立与时代需要相一致的榜样形象,让榜样示范与学习者的行动之间构筑起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世界,以达到关注、认同和共鸣。
  (2)榜样形象应真实化和生活化
  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在当今大学生身上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价值判断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在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调查中,大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近的平凡榜样。榜样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因此可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主题,构建一个真实化、生活化、人性化的榜样教育体系。例如,我院开展了首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评选和表彰活动,“自下而上”的评选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全院师生的关注度极高。虽然这些人物不够完美,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缺点,但大家都表示能够理解,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这样的榜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缺点又有人格魅力,可敬、可亲、可学,增强了大学生榜样学习的信心。
  (3)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的“榜样群”
  传统的榜样无一例外都是“英雄式”或者“圣人式”,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而当今大学生对榜样的需求更趋向于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有研究者认为,榜样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榜样总共有四类:①革命先烈、领袖人物、历史伟人等;②社会各领域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③教师、家长等成人榜样;④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同时,要借鉴当今的偶像崇拜,开发新的榜样教育资源,把那些德艺双馨的明星人物和励志型的创富人物纳入榜样行列,引导大学生学习这些偶像人物在才能、品质、精神上的闪光点,化偶像为榜样。
  (4)在选树榜样时,把群众性和先进性结合起来
  所谓“群众性”,即榜样也来自平凡人群,坚持只要有优点就值得学习的朴素的榜样学习观,人人都可以成为榜样。当然,榜样教育也要坚持一定的崇高性和先进性,引导大学生与崇高精神、先进品质对话,提升自己的境界。
  3.在榜样教育的宣传工作方面下功夫,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榜样宣传是榜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榜样事迹、精神和榜样示范行为能否得到完整体现。
  (1)丰富宣传方式
  第一,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深刻挖掘榜样人物的精神内涵,让榜样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成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
  第二,宣传媒介要丰富多彩,传统传媒和现代传媒相结合。除了运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如黑板报、宣传栏、报告会、表彰会、广播、报纸等宣传榜样外,还要运用符合大学生社交特点的现代传媒技术如开设主题网站、QQ、微博、微信、BBS论坛、电子邮箱等媒体多渠道地搭建与大学生的互动平台,宣传榜样;另外,要加强旨在宣传榜样的网站的宣传力度,比如雷锋网、中国劳模网和中华英模网;运用影视、歌舞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榜样,如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年度《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宣传片(八台舞台剧的扮演者均为所在高校师生,展示的是邓稼先、钱学森等八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等视频,让学生全方位地认知、认同榜样的精神并引起共鸣,宣传效果极佳。
  (2)榜样的宣传要持久化、常态化
  榜样教育要克服任务式、突击式、应景式,要持久化、常态化。如我院“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作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内容,坚持“一年一评”的常态化,发动全院师生寻找身边的温暖和感动,使大学生处于时时有榜样可学的良性氛围中。
  4.着力建设践行榜样精神的实践平台,知行合一,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践行榜样精神是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榜样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榜样践行要扎根在校园文化这一实践平台里,依托一些传统节日如学雷锋纪念日进行榜样精神的践行活动。但这种纪念日性质的榜样教育时间有限,我们可以以榜样精神为依托创新榜样教育,可以把雷锋精神具体化为奉献精神(如义务献血、志愿者)、节约精神(如光盘行动),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开展以榜样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评选身边的榜样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榜样文化氛围,更好地践行榜样精神。
  其次,拓宽榜样践行的社会实践平台,将践行榜样精神的实践活动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学校应建立各种社会服务基地,并借鉴国外义工和社区服务的做法,自觉服务他人和社会,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锻炼能力又提升品质。
  参考文献
  [1]袁文斌 刘普 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2~127。
  [1]赵静 榜样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基础教育研究,2008,(12)。
  [3]钱理群 当今中国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E].http/www.gmw.cn,2008。
  [4]夏芳丽 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新探.华东师大政治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78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