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妍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教育资源逐渐开放、达到共享,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新型的教学模式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继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后,“微课”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生“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
  关键词:微课 教学模式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昭示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微的时代,“微课”也应运而生。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在大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教学中也被适用。“微课”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型课程。这段小型课程的学习,不仅包括教师录制视频的活动,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流程,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微课”。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的内容,其实质是一段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录,不具有“微课”所需要的教学体系。因此,“微课”的评价标准,既需要教师授课的微视频,也需要学生整个“微课”学习活动的具体安排[3]。
  1 小学生能否适用“微课”教学模式
  对小学生是否能够开展“微课”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纷繁的内容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在小学教育中使用“微课”教学,特别是课堂后的“微课”教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家长反映小学生回家后以教师要求的“微课”学习为依据,名义上是学习课程内容,但实际上想的是应付完教师要求的教学内容后,为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寻求一个契机,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视力,同时也可能造成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
  所以,小学生能够开展“微课”教学需要进行详细的论证与研究。现今,“微课”教学已在很多大中城市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及教学评估,发现通过“微课”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加灵活多变。“微课”主要是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然后进行集中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掌握,在遇到有关这类知识点的题型时,也能轻车熟路地做对。所以“微课”教学的系统性及全面性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微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后利用极少的时间完成“微课”教学视频或其他形式的“微课”载体,可以从中探索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及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微课”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
  2 “微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微课”教学内容的考察,发现很多小学教师设计的“微课”教学内容虽然知识点比较系统、逻辑分明,但是整体感觉比较枯燥,不太吸引人的眼球。再加上小学生对事物的趣味性要求较大,只有吸引他们的注意,提起其兴趣,他们才会去接受,去学习。所以,“微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教师在选择或者设计微课程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信息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都与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时,接受知识的程度与知识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微课程设计时,要采取符合小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如采取动画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可以将真人的视频授课做成Flash动画形式,这样色彩鲜明,活泼俏皮的讲解方式可以获得小学生的喜爱,提高其知识的掌握水平。
  3 小学生“微课”的教学载体
  如何开展“微课”的教学内容,寻求合适的教学载体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
  教师实践环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微课”的学习,对知识点能够系统掌握,理解得更加深刻。所以,只要可以达到“微课”的教学目标,结合中国的国情,其他形式的“微课”载体也是可以适用的。不仅仅是微视频一种形式,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性及情境需求通过录音、文本、PPT等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同时,现在大多数学校中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中,在每节课前10分钟,对上一堂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系统、深刻[2]。
  4 小学生“微课”日后的研究方向
  针对现在小学“微课”的教学实践,日后小学生“微课”研究的重点方向是,教师的“微课”内容及设计方式,如何设计能够最大化地吸引小学生的眼球的微课,使其愿意去学、认真去学,对知识点能够最大化的掌握。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园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200)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
  [2]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
  [3]胡铁生,黄明杰.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61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