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学生学的空间,让学生学有所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华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讲稿的应用提供了实施背景。
  关键词:学讲稿;实施;背景;设计;问题
  英语教学多年,教学经验、教学知识、教学情商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可是每每面临用旧的知识面对新的学生,不免感到迷茫,感觉自己不会教书了。这是一种长期课本教学脱离社会的自我退化?还是自我提升的必然过程?教师总不自觉地追求教育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的最高化。而教学效果站在教和学生的不同角度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教的过程,教师得到了历练;学的过程,学生得到了成长。英语的课堂到底是教为重还是学为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助推了西中课改的脚步,推动了课改的节奏。西中课改坚持不断,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课改先锋。本学期我们刚刚摸索和起步的学讲稿,又让我们教师在自我的教学中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优化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尝试创新和改革让我们走出了教学的新路子。
  一、学讲稿的实施背景
  新课程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策略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教学一改以前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都得到了应用。可是随后的教学中我们又发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了学生,学生真正能驾驭主体的力量有多少?这种主体的力量是否真正、全面标志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实际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仅限于课堂吗?随着网络的介入教学,学习手段和途径不断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急骤膨胀。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知识面那么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似乎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笔头学习还很弱。全国范围已经形成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其中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杜郎口的经验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核心一个“动”字,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在兄弟学校榜样力量的带动下,我们也在思考着自己的改革,走出自己的新路子。改革的种子在校领导的头脑中播下,教师改革的意识不断强化,西中的学讲稿便应运而生。作为陕西省第一个省级直属、全国示范高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走出自己的新路,为陕西的教育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学讲稿的教学环节设计
  科学的教学理论,必须要有科学的环节来操作和实践。我们西中的学讲稿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环节呢?经过备课小组的讨论和商议,我们确定了各单元的环节:词汇课、阅读课(精读)、语言点课、语法课、阅读课(泛读)、检测课。每个单元基本涉及六稿。各种课型互相补充,涵盖听、说、读、写基本学习技能。每一稿基本都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后反思归纳三大板块。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要求和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自我预习,在预习中基本了解课堂即将学到的话题和知识,搜集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预测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和以往的预习不同,所有预习都必须要用笔记录下来。课后反思主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什么收获?需要改进哪些学习方面?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什么心得启示?这种反思式的学习习惯会不断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方式。所谓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总结、反思中得到新的学习体验。而每个单元的检测课,会及时跟踪学生每个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对自己的学情进行一次公正的测试,以便侧重查漏补缺。学讲稿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帮助和引导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教师监督学生,力促学生及时思考自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讲稿的课堂环节实施
  学讲稿的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把很多课堂的环节转移到了课前和课后。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都为课堂效果实施做了最好的保障。课堂,还是学生做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式学习、展示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被划分为11个左右的六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人人有分工,组织负责人、记录员、主发言人、知识梳理员(2人)、裁决员,基本形成了六人学习小组,以确保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展示,并在学生讨论、展示的内容上,进行组与组的互补,进而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以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这种课堂活动的开展避免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再进行重复讲解,又给了学生实际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摆脱了部分学生因基础差而产生的学习的无助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同伴学习。既符合知识的学习规律,又带动和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大大减少了课堂睡觉的现象,真正做到把学习活动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学的循环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关注学生的参与表现和学习情绪的引导和纠正上,最大限度创造了一种真实的学习氛围。
  四、学讲稿下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学讲稿的优越之处,首先在于它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衡了师生的时间分配。课堂只是一个平台,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主要阵地,而知识则作为一个桥梁,连接着教师和学生。学生、教师作为沟通的两大主体,对于知识沟通和知识对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我们已经把学生推向了舞台的中央,发挥着主体的作用,知识在学生能动的思维下得到转化,转化为能力。而学生之间,他们在讨论中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又相互均衡并迁移了各自的知识到彼此头脑中。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碰撞中发出火花,并点燃各自追求的知识欲望,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彼此欣赏、相互激励,自我不断地挖掘着深藏于内心的智慧。当然,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是他们的发展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尺度和深度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捕捉学生智慧之火苗,并能把这个火苗在整个学生群体中得以燃烧;教师能在掌控之中让学生取得预期的发展;能在有效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知识的快乐,充分培养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学讲稿的实施,正是让教师扮演了这一导师的作用,引导整体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发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从教师那里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以学生互补扩充了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知识面。   五、学讲稿下的课堂与课堂效率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优化并不是主要目的,课堂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课堂课外我们都面临最大化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在《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一文中把高效确定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多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的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他们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与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的科学设置与课堂效率有着决定性关系。总结以往的教学,课堂环节与课堂效率的关系会出现以下几种关系现象:
  (1)环节过多,走形式,效率在形式中被冲淡。新课改下,任务型教学,我们曾经走过一段追求课堂容量的路子。整个课堂被各种任务安排得很满,学生被一项又一项的任务推进着。课堂看似很饱满,却免不了出现“走形式”“满堂赶”的现象。因为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总结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也没有机会去思考一些学习现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其实扣住的是学生的智慧,埋没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升华能力。所以说课堂的环节不能过多,环节多会有流于形式的危险,因为课堂的时间是固定不变、难以延展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到东西,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设置环节,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特点设计必要的环节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环节不够,课堂环节欠缺降低了课堂效率。由于课型的单一,课堂环节也会变少。整个课堂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对已有知识没有形成挑战,没有借助于课堂让自己具有新的积累,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这种情绪会大大降低学生的上课激情,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自然会降低课堂效率。
  (3)环节设计高于学生的能力。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设置一般是从自身的知识角度考虑,可能教学环节的设置既科学又符合知识的层进深入,但授课时却发现学生反应迟缓跟不上。此现象是教师没有充分“备学生”的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教学知识和学生的能力脱节,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因而课堂效率同样得不到提高。
  (4)环节设计低于学生的实力,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课堂效率处于浅层次的徘徊。综上所述,授课环节的设计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多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调动了多少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来衡量课堂环节的有效度:①观察多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思维的外在展示。②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力并对学力有所提升。③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比例。
  学讲稿下的课堂,是教师充分备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备学生的课堂。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讨论和学习小组中来,使自己擅长进行讨论和学习分工。学生的思维被组员打开,被其他小组的智慧打开,被教师的归纳和高度概括点拨。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述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课堂无异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柳暗花明。
  六、学讲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讲稿的实施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起到了一个学习高度的引领和注重学习活动本身的纠正引导作用。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前精心准备,学生更多的是在课堂进行学习活动。这两种身份在时间上的错位,更大程度地提升了课堂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并不是没有问题。在实践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个别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缺乏基本的沟通情商和专注度。(2)讨论效果有待提升。从被讨论的问题的设置,讨论的实施意图,预期得到什么样的讨论结果,以及讨论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趋势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设问者的考虑。(3)没有体现分层学习的特点和梯度。致使有些学生学力上显得不足。再者,由于班额过大,检查的时间占用太多,影响了课堂环节的正常完成。(4)课堂活动的设计没有满足所有学生。
  七、学讲稿的畅想
  好的教学做法应该贯彻执行。我们西中的学讲稿更应该有一批坚持的人,做好领头的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教研组的力量,进行研讨和执行,在坚持中看效果,提升课堂和学生能力。同时组织更多的同志外出学习和研讨,多学习优秀学校的优秀做法,互通有无,形成西中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做法,真正起到教学上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
  编辑 董慧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03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