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音乐课纪律问题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爱伟

  在其他学科老师的眼里,音乐课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课,音乐老师也是最轻松、最快乐的老师,音乐课的纪律也应该没有问题且不应该有问题。但我们音乐课堂面对的是老师并不了解且人数又多的学生,课堂问题也会随时伴随左右,何时发生?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可预测。因此想杜绝音乐课纪律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有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一、规章制度是前提
  音乐老师是一个普通人,是人就不会那么完美,所以,很难预测课堂上会有什么突发事情,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很有必要。
  (一)通识性常规
  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成功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和功利的辉煌,而更是平和、宽容、淡定、乐于分享、博大精深等。这种奠基于幸福意义上的成就,才是教育的最大责任和成就。所以,音乐老师不能狭隘地认为,我们的任务只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经营好自己的“三分地”,非音乐方面的东西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仅是狭隘的,更是错误的。因为学生要学习和遵守的通识性常规,是音乐课良好纪律的保障,也是学生取得优良学习效果的前提。所以七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就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性常规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后,能做到安静欣赏音乐或自主吹奏课堂乐器;课上要认真听讲,踊跃表现,不破坏和影响大家的学习环境;对音乐课上的卫生问题提出目标:不要在丢垃圾的同时,把道德给丢了。其次,对音乐课上的座位安排的要求是:初中三年随时跟着班级位置的变化而调动,并在需要时随时做特殊处理。当然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保护和爱护公物的教育也很重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初中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有这个认识和行动,音乐课更不能例外。而这种非音乐性的教育,一般来说学生从心理上都比较容易认可和接受。
  (二)学科性常规
  初中的音乐教学不外乎以下主要内容: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乐理知识教学、实践与创造教学(单元内作业)等。音乐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乐意学习和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科教学活动中,这需要一些激励和评价策略。
  在歌唱教学方面,在开学初就告诉学生,每一个单元的学唱歌曲,都是歌曲考核的内容,每位同学平时歌曲演唱的记录,取一次最高分作为歌曲的期末成绩;如果自己选择期末时再考核歌曲演唱,则采用抽签形式进行,即抽到哪一首演唱哪一首。
  在器乐教学方面,规定每次上课学生都要带竖笛,因为竖笛除了每节音乐课堂上要集体学习外,还要在音乐课前练习以及在课外单独请教老师解决吹奏中的问题时使用;还要向学生说明平时抽查的器乐曲也是音乐总成绩的一部分。
  欣赏和乐理知识以及实践与创造教学中,老师会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去体验、模仿和探究,为了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老师要随时对于在活动中精彩的即兴表达、表演给予奖励分数并记录在案(称之为综合分),综合分也是音乐成绩的一部分。
  二、维护规章是关键
  立章建制是容易的,但师生共同遵守和维护规章制度还是比较难的,操作稍有不慎或不当,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记忆,所以音乐老师要把握好“度”,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
  (一)坚持不懈,缩短“磨合期”
  七年级学生分别来自多所小学,他们学习音乐的态度、想法、习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因而对新的音乐老师也会有多样的好奇和期待,所以缩短“磨合期”很重要。特别是学生面临着每个学科老师和班主任的不同要求和规章,他们需要记住和改变的东西太多,这时学生们往往应接不暇。因此,音乐老师在最初的几节音乐课上,要耐心地对学生多提醒、关注、暗示,从而使学生尽快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通常说 “抓好三个月,受益于三年”,这同样适用于音乐学科。
  (二)“八分目标”管理较适宜
  有一种所谓“0.8哲学”的说法,就是说:“不必每件事都强求做到付出百分之百的力气,使出80%的力气就可以了,剩下的20%的力气,权当给自己回旋的余地和养精蓄锐的本钱,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被完全‘掏空’。”①音乐老师对课堂的要求,窃以为,达到“八分目标”就行了。因此,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做了不合时宜的言行,有些无意识地犯了小错误等。只要没有严重地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老师最好给以眼神的暗示,或以提问和其他肢体语言互动方式进行提醒,学生也会心领神会改正的。
  (三)给予后进生进步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生里总会有学生因小学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或音乐学习习惯差,致使音乐感性经验缺乏,实属正常现象。如果老师想去“改造”他们,在短时间内让他们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那是不现实的,也容易把他们推到老师的对立面。因此容忍后进生,让他们逐渐地进步,反而是最好的办法。如竖笛吹奏水平高的学生,应能较熟练地吹奏四首乐曲为优秀;而对后进生,则鼓励他们如能较好地吹奏一首也为优秀。让后进生在音乐课上感到有希望,在班级里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这个班级的音乐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课堂纪律问题也会逐渐减少。
  记得一则广告语这样说:“青春是一种刺,穿透虚伪,挑破陈规,用棱角改变世界的圆滑。”这可以说是个别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方法都难以适合所有的学生,难以适合所有情景下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逆反情绪,老师要学会忍耐和承受“委屈”,用机制和智慧与学生“化干戈为玉帛”。
  (四)教师不要以“强势”自居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对老师的“强势”能被动地接受,反而“被尊重”会对他的内心触动更大。因此引导学生的自尊自重心进行教育是最重要的。比如,音乐课上发现有个别学生比较出格,老师给了他很多的提醒和暗示都效果不佳。对这样的学生最好在课后留下谈话,不在其他同学面前伤他的自尊。当师生坐在一起 “对话”时,避免“追问式”、“逆向性”的责怪。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之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老师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许就会给学生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三、专业魅力是根本
  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很可爱、很容易满足、很容易被“忽悠”的。音乐老师的胖瘦、美丑、穿戴时尚与否,可能在最初的几节音乐课上,学生会有点在乎,但让他们长远地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的理由,恰恰是音乐本身的魅力。因为,多数学生是以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为标准的。觉得老师教的音乐好听、好看、好玩、好懂,他们就喜欢。如何让音乐展示其魅力,音乐老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关注。
  (一)让学生“忙”起来
  有句话叫“忙得不亦乐乎”。音乐老师可以运用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忙”起来,不给学生空闲、说话、做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比如,音乐教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样,让学生应接不暇;没有表演唱奏的同学,要给他们“评”、“说”的机会;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参与,给每位同学分配角色;聆听音乐时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并能讲出一定道理……让学生“忙”起来,让他们充实,有收获。学生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无暇顾及课堂内容以外的事情。
  (二)让老师“热”起来
  胡适说:“对人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给别人一张苦脸”。音乐老师要带着灿烂的微笑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愉悦,满腔热情和智慧的眸光,要善于突破自己,去掉“不好意思”,要有“人来疯”的精神,因为激情和兴奋是会传染的,西方有一句谚语:“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老师有时会遇到学生音乐基础差、教学硬件不够好、音乐教学大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但只要真诚、激情四射地去感染学生,用心教学,学生就一定也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但如果音乐老师都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牢骚满腹,把教学当成应付差事,那就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三)请老师“勤”起来
  课堂上音乐老师把握住学科的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音乐活动和音乐要素的学习中去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快乐,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足够的“勤”,要勤于学习和钻研,勤于思考和反思。比如,教师要花时间反复练习范唱、范奏、范跳、指挥;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准备几套教学方案;课上课下及时分析情况,对自己的预期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当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出现了“度”的问题时,要勤于和学生沟通就会给学生以心理抚慰。把发自内心的情感互动和信任与学生紧密相连,并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一项对智力充满无穷挑战,又充满无限创新空间的事业。”的确如此,而这个“事业”,只要做到“勤”字,就会有收获,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柯达伊说:“学生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音乐,而应该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如果初中的音乐老师把音乐课变成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场所,把音乐的“乐”变成了让学生索然无味的苦,就不能责怪学生不遵守音乐课纪律。当然音乐老师也很难做到每节课都很精彩;即使精彩的音乐课,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被所有的学生接受和认可。所以师生之间的约定、宽容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就显得很重要。当约定和宽容都成为一种习惯时,问题就会减弱和消失,这样一来,初中音乐课的纪律问题也就会改善和缓解了。
  
  注 释:
  ①姚灶华《为老师好,才是为学校好――人性管理的几点体会》,载于《浙江教育科学》2013年第3期,第24页。
  董爱伟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三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31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