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文本内容,拓展教材资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慧前

  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结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及积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资源价值。那么,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立足文本,挖掘教材资源
  什么是教材资源?狭义而言,包括教科书和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广义而言,包括工具书、教师的教案及学生的学案等内容资源。诚然,教材资源自身的丰富内容为教学的有序展开和成功实施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是语文教育的首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改变以往“教教材”的简单局面,而是“善于用教材来教”。在充分发挥语文的精神熏陶、情感感染作用时,应该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立足点,尽可能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科学把握教材,善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最基本的依据,因此,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上好课是很重要的。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仅仅注重教材中的知识点,甚至可以说是考点,而忽视教材中作者和编者贯彻在教材中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因教学理念的转变而转变教材的应用方式。如通过文本延伸到课外。针对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主题的内容,如相仿、相反等内容,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科普为主的课文《我多大了》时,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这样,通过查找资料,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大阅读量,增加知识储量。通过这样系统地有目的地查资料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以激发,知识不断深化、系统,形成各种知识链条,从而有效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巧妙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教材资源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对于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应该局限语文学科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小学生极富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想法及令人意想不到的操作探索,常常会超出教师的预设。因此,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如教完《桂林山水》,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桂林山水之美,再让学生阅读《漓江游记》,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自己的想象,从而促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有完整的了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可见,面对学生的“异想天开”,老师应尽力使自己所把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个性化的课程资源相融合,尽力推进师生、生生的资源共享,尽可能把学生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有用资源。
  二、联系生活,创设环境资源
  “语文学习之外延无异于生活之外延”(美国教育家・华特)。确实,课堂教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要把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学习生活当中,只有发掘学习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语文教学才能如活水源头,充满不息的生命力。
  要精心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往的课堂环境,常常是四堵墙、两块黑板、若干组桌椅、严肃的老师……如此环境,自然显得偏向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略温馨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心理氛围及良好的认知环境。要有宽松的课堂环境,要求在强调学习功用的同时使环境充满温馨、富有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迸射思想火花。我们应该依据各阶段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其生活的热点、焦点,精心营造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
  要探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当前使用的教科书较以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那些具有生活化的资源。我们在教学时把课堂融入生活中。较之大自然,社会生活要更丰富、更生动。社会生活是教材文本的相当重要的源泉。当然,我们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简短的课堂也很难再现精彩的生活画卷,但我们还是要尽量把课堂融入社会。怎样寻找有效的融入途径,一般可以运用如下途径:一是想象的方式。想象式可由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提供某个情景或某一故事的开端,然后由大家驰骋想象,如发生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有怎样的结果。二是辩论方式。可以提出一个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辩论或讨论。如在我班上展开“要不要穿校服”等辩论,有各种不同意见。
  三、强化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1)结合乡土文化,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乡土文化具有生动、朴实、极富人情味等特点,洋溢“真善美”的气息,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等,这些无疑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大安溪、美安溪”的主题活动,我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民俗章回体小说《梅影仙踪》,使得学生对家乡有了较深刻的了解。(2)依据自然环境,开发课程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动植物、山川、河流等资源。我带领学生参观了蓝田水电站时,然后让他们作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如此,既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3)结合名胜古迹,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并将其化用到学习资源的范畴中,无疑是增强学习材料开放性的极好渠道。可以通过“游名胜,玩语文”的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教学既要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尽可能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行之有效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37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