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美术教学的美育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美,大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建设,小到一件工艺品的匠心,都蕴含着美的哲学。而我们人类正是这美的缔造者,美术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学校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以及创造力的目的。《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怎样提高学校课堂美育的效果呢?我们应从多角度入手。
  首先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让学生首先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美育课堂的首要任务。美术课堂上我们可适当运用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会走的小人》这一课时,我就把阿凡提幽默故事中的人物做成指偶,边表演边讲故事引入课题,孩子们趣味大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就使得后边的教学非常顺利,课堂效果非常好。我们也完全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仍旧是这一课《会走的小人》,我还有这样的设想:让两个学生先表演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的场面,然后引入课题:“这两个同学用的是肢体动作和语言来表演,而老师只用两只手就完全可以表现这个场面。”学生们于是兴味颇浓,想看看老师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于是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就会展开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也一定想用特别的方式做出这些可爱的人物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铺好路子,顺利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培养美的欣赏以及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的作用不是单一的,我们还要拓展学生的其它能力。首先是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得多看得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象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其二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剪纸等作业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以及手、脑、眼的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另外,美育还可以陶养人的感情,培养人的高尚兴趣、道德情感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人追求高尚行为以动力。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美育能够提起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划分人我的偏见,保持一种永久和平的心境。可见,美育的作用还在于能够带人进入善和美的境界。所以,我们在美育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善良、高尚、平等、感恩等良好的品格。
  一切教育以德为首,美术课堂上还应该注意渗透德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培养。美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我们的校园、生活的社区等课中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使品德教育渗透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受到了美好品德的熏陶。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我们的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的升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性使艺术不是单纯从技巧出发,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我们教育者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多方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36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