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当代职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存在着一些人格缺陷,我们即使在课堂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职业 职业教育 养成 德育教育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身。我们德育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的一种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组织纪律性有待加强,而且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多数学生把能否赚钱作为求职的标准,导致人生价值观出现现实化、世俗化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接受一些腐朽意识和错误思想。面对这种状况,应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文明习惯,塑造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在的中职学生认为学校承诺为我们提供就业机会,专业学习好坏就无所谓了。显然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而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就不可能有牢固的专业思想,这是目前“教师辛苦,学生受苦”教学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学校应该在德育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的内涵、功能、素质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来转变他们对专业学习目的的片面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其次,加强师德修养建设。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在无形中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要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教师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其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受到好的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受到约束,得到修正。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与老师的言行息息相关,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自律,做好学生的表率。
  再次,建立科学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制定出系列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事实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已经涵盖了作为职专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蓝本。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实际,是养成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四,形成恰当的激励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励就是以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学生只有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才会有巨大的动力,才会在学习中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在德育的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如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展览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另外,在全校评先进荣誉时,不只是注重学习成绩,而是全面衡量一个同学或一个班级,是否具备优秀的资格。这些活动,使学生有榜样,有努力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第五,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以教育学生为基本的动机,以爱护学生为基本前提,采用正确、准确、有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受到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择善从之,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评价中应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要以激励、肯定为主,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点,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促进。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道德行为的养成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实践。一是要学会在实践中去感悟。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实践,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期职业道德在不同行业中的要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是要能够在活动中受教育。经常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知识、练意志,发挥自己的才能,避免因精力过剩而产生不良行为。通过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法制讲座、就业形式报告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将道德要求化为内心信念。也就是说,运用一定形式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可以让其充当新的角色,体验新的人格,接受新的要求,改变不良品德,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三是要在参与中促升华。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体验。设计各种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赛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社会对道德的呼唤要求和道德情感的强大作用,进而将道德意识升华为自觉行动。同时,还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敬老服务、义务洁城、禁毒宣传等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95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