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莉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87-02
  作文教学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更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作文教学。
  1.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住。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学生作文是有成功的机会的,关键是要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到字、词、句,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无是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为了创造成功的机会,还要为学生发表文章提供“园地”,如定期编辑优秀作文选,在班级墙报、学校校刊上刊登学生作文,或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发表,或让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使之获奖。这样就能使学生受到更大的鼓舞,从而产生一种白豪感和作文的亲近感。这种成功会引发积极的多元效应,对学生今后有意识地加强作文练习,发挥自身特长也有着很好的激励引导作用。
  2.利用外来目标,逐渐实现转化
  兴趣有两种:一种是对活动本身(即活动内容)的兴趣,叫直接兴趣;一种是对活动的结果(即活动目标)的兴趣,叫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是可以转移的。 一个人开始可能对某种活动、某种学习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而只是对活动结果、学习结果感兴趣,把某种功利目的(可拿获得好的分数、受到别人的称赞)作为自己的追求,这就是间接兴趣。随着活动的开展、学习的深入,他对这种活动、这种学习本身逐渐产生了兴趣,被活动、学习的生动内容所吸引,真正从中体验到了快乐,甚至获得心理的满足,精神的享受,这就成了直接兴趣。作文教学中,来自外部的良性刺激,如较高的等级、分数、排列居前的名次、表扬,对学生作文兴趣的产生有极大的作用。这些外在目标的追求,虽不是对作文自身的直接兴趣,却可由目标追求的成功而使学生认识到白身的能力,增强写作的自信心;随之,作文的直接兴趣也油然而生。有些学生本来不喜欢作文,但看到自己的作文本上教师给的好评语,给句子打上的红圆圈,写作积极性就被激发起来了。不过这种由外来目标刺激所引起的间接兴趣不太能持久,容易淡化、消退。因此,作文教学不能仅以学生的高分数、高名次为满足。教师应帮助学生将其转化为直接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活动有持久而内在的兴趣、动力。还要看到,由间接兴趣催生出行动,比较缺乏创造性,而真正优秀的作文必须是富于创造性的成果。所以,如果学生仅仅追求较好的成绩,较高的名次,而不是从内心真正喜欢作文,是难于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成果的。
  3.发展阅读兴趣,促进有效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具体则是说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所发生的积极影响,知识、技能、动机、兴趣、学习态度都可以迁移。学习的迁移是教学中‘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迁移能力,善于举一反三,以便把已学的知识技能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阅读与写作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实现迁移。对此,前人早有认识,还留下了许多传之千古的大同小异的名言――“能读干赋则善赋”(杨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这些见解已经被语文教师接受,因而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由阅读典范作品去领悟“应该怎样写”的要领。但是,为什么往往收效甚微呢?是读的不够多吗?在小学阶段,仅从课文来说,名篇佳作的阅读量也相当大,更何况教师往往还布置、推荐了大量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是指导不够吗、每‘堂讲读课都不啻于‘次精细的阅读指导,而且学生也大都由教师指导训练而掌握做阅读卡片、笔记、摘记的方法。问题的症结在于,这种“理性”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往往忽略了兴趣的调动,没有以兴趣作为开启知识、能力大门的钥匙。要使阅读与写作有效地实现迁移,必须借助兴趣。教师应善于从课文的精读延伸到课外的博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激起他们的情感涌动,使他们真正有所“会心”,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写作就有源头活水,否则,搜索枯肠也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只有当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兴趣,才能激起他“心向往之”的写作动机,由“心向往之”,才能有“起而行之”。
  阅读兴趣向作文兴趣迁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起步阶段要注意引发学生模仿的愿望,唤起仿写兴趣。关键是仿写的课文应当切近学生的生活,能沟通学生的感情。随着阅读兴趣的扩展和深化,则应从阅读范文、例文中积极探索写作的奥秘,让学生体验作者创作的欢乐,从而强化写作的诱因,发展作文的兴趣。观察表明,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特别浓厚,一般都是由阅读兴趣积极迁移而来的,他们平时喜欢阅读,有读书嗜好,对文学欣赏很感兴趣,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经常写读书笔记,用各种形式练笔。多读促多写,阅读兴趣促进作文兴趣,这正是发展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条有效途径。
  4.开展课外练笔,扩大兴趣范围
  开展课外练笔,可以扩大兴趣范围,不断强化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兴趣的范围是指兴趣的广度,广泛而又有中心的兴趣是兴趣的最优结构。课外练笔有可能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中心兴趣,帮助他们真正爱上作文,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最后达到“我爱写”的境地。课外练笔总是与兴趣联系在‘起的,它一点也不勉强,学生完全是“为情造文”,自由写作,越写兴趣越浓,越写越能尝到写作的乐趣。课外练笔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如记观察笔记,读书笔记,写生活札记、随笔、随感,尝试进行诗歌、散文乃至童话小说的练习,可以全方位、多侧面发展写作兴趣,使写作充满迷恋和欢乐的情绪。如果这种中心兴趣成了特殊兴趣,对于培养写作尖子是大有益处的。通过课外练笔扩大兴趣范围,还能使写作中心兴趣与更广泛的兴趣联系,使兴趣的广度大大扩展,具有最丰富的源泉。
  5.组织兴趣活动,进行特殊培养
  在学校,有少数学生不仅酷爱文学,而且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如果将这些对写作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加强指导,他们的写作能力是不可限量的,个别学生今后在文学创作上还可能取得显著的成绩。许多作家、编辑、记者,在读书时就喜欢语文,经常写作,积极参加语文课外兴趣活动,使其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正是这兴趣的活动,为他们曰后的专门创作奠定了基础。
  写作兴趣活动是培养语文爱好者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少数有‘定水平的学生作文能力的可靠手段。兴趣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是全校性的诗社、文学社,也可以是班级内的写作兴趣小组。其中兴趣小组是一种最适宜的形式,它的人数不多,小组成员志趣相同,水平相当,开展活动比较方便,便于相互帮助,也便于教师指导。在兴趣小组里,教师应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关心生活、观察、体验生活,让学生练习写诗歌、散文、小说,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培养。理论知识辅导也有必要,但应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写作方法。因材施教尤其重要,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特长和困难,多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如推荐写作读物和文学作品,同个别学生讨论作文提纲,交流写作信息,帮助修改文章等等。个别对待是特殊培养的基本原则,要用‘把钥匙开‘把锁,针对每个有特殊兴趣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使每个学生的特殊兴趣都得到充分地发展,让写作兴趣的花结出丰硕之果!
  (责任编辑 全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929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