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校园电视台对学校传承民间文化的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开亮

  接龙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距离巴南区政府50公里左右。接龙镇民间文化传承久远,且有较深厚的底蕴,尤其是接龙吹打乐有着较长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习俗。1991年重庆市文化局将接龙命名为“民间吹打乐之乡”;1999年,接龙吹打被命名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接龙吹打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校从1998年起,成立“少儿吹打乐队”, 将接龙吹打引进学校音乐课堂,与基础学科有机结合,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基本的演奏技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2011年2月被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授予“特色文化基地(民间吹打)”,学校2012年6月被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剧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接龙吹打)”。
  随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学校校园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配置了班班通、校园电视台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这些教育技术装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利用校园电视台建设,成功促进了学校传承民间文化工作。
  一、学校电视台的建设,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民间文化视频资源,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文化
  在学校原有的传承条件下,只有一本根据接龙吹打资料编著的地方教材和部分自制的接龙吹打录音资料,严重缺乏生动、鲜活的当地吹打乐视频资源,学生在传承时容易感觉抽象空洞、缺乏激情和兴趣。很多吹打乐知识和技巧只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现在有了校园电视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在教学民间婚俗吹打乐曲《哪里哪里抬起来》时,可以利用班班通播放一段以前人们结婚用花轿抬新娘出嫁以及拜堂成亲时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结婚热闹、喜庆的场面,从而从宏观上把握了这首乐曲的风格。然后再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接龙吹打乐《哪里哪里抬起来》的成人演奏视频,学生可以进行模仿演奏,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将学生分组、分角色来创造性地表演结婚出嫁、拜堂成亲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仿佛正在举行一个大型的婚礼。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这样一个喜庆的场面,我们该用怎样的节奏来表现呢?”学生气氛活跃了,便积极创作了起来,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感受,有创作舒缓节奏表现抬着花轿接新娘过门的;有创作密集节奏表现正在拜堂的;有以渐弱节奏形式表现宾客散尽的……有了校园电视台这样一个平台,积极营造了一个与乐曲内容相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理解民间文化更直接,兴趣更浓厚。
  二、学校电视台的建设,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艺的舞台,对于激发学生传承兴趣和扩大非遗保护影响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在艺术节上,学生充分展示才能,节目的形式多样,有舞蹈、小品、课本剧、合唱、手工制作、器乐等,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纷纷参加,是学校的一大盛会。学校少儿吹打乐队的节目尽管每届都有展示,但是受人数和时间的限制,每届最多只有二三个节目参加演出,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自从有了校园电视台,学生传承民间文化的所有过程和编排的节目,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利用班班通展播,制成纪录片保存等,有的学生家长也可以将自己孩子参加活动的视频拷贝回家收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传承接龙吹打乐的兴趣,家长也广泛支持。学校近年来录制的接龙吹打节目参加市区大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接龙吹打《吹起唢呐响四方》还获得了巴南区首届留守儿童才艺大赛艺术表演小学组一等奖。
  随着校园电视台的不断建设,学校传承民间文化和保护非遗文化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学校文化建设也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19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