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志坚

  【摘 要】本文从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其作用,分析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包括做好课前备课准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及教学任务拓展、全局指导以充分发挥教学环境作用等,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及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受到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实现任务探索及完成,高效开展学习活动,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动手实践与创新环节,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内容、新的思考和新的活力,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仅限于基础知识训练的缺点。帮助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提升技能的同时,实现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扮演学习情境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者角色,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背景下,学生被给予充分的自由,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得到转变,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
  2.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适应性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脱节,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理解障碍,无法自主开展简单的编程任务,也相应的造成了众多教师的困扰。在这个背景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援引入教学中,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而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关键点。为了解决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对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进行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主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必由之路。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有效帮助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编程类课程常常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类课程,不少同学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太过于抽象,无法实现与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够浓厚的兴趣会导致学习热情的降低,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而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为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方面提供帮助,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链的形式,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呈现,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构建、健全以及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索,包括任务提出、自主探索、沟通交流、知识点引入、任务解决等环节和步骤。
  2.进行任务情境的设计,提升学习积极性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开展频繁的自主探索活动以及合作交流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实现自身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任务驱动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倡导角色平等以及师生共同成长。授课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与相关知识点挂钩的任务情景的创设,以某个任务中的角色,实现整个任务情境的贯穿。用无线发射接收模块、定时控制电器等,就能够为家人完成大棚种植、养殖等自动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更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3.知识链以任务驱动方式高效融合课程知识点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实现知识点的高效引入,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高效的融合,实现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实现一个项目的协同完成,比如在VB的循环语句部分,通过用VB编程轮流点亮8个发光二极管(即走马灯实验)。在开展综合项目的具体任务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做好课前备课准备
  利用向学生分发问卷调查的形式,争取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掌握程度有大体的了解,并且充分吸取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明晰不同章节的重难点,全面规划章节结构以及零散知识点的细节化教学战略,以教学要求为主要依据开展横向以及纵向知识整合,寻找出典型案例,实现任务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2.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教学任务的拓展
  教师需要精心选编实际运用于教学中的案例以及设计任务,对每个章节的典型案例以及设计任务中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探索,以每次教学活动为主要依据,开展案例程序库的动态构建以及更新工作。教师需要注意,在进行案例的选取时,需要以趣味性、经典性以及适用性为准则,在进行拓展任务的设计时,以讲授知识点的涵盖范围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适时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保持难易适中,保证大部分同学能够有能力完成。可以大体将设计任务分为模仿型任务、扩展型任务以及开放型任务三种类型。
  3.全局指导,充分发挥教学环境作用
  课程基本都在实验室进行,将VB基础知识融入实验任务中。比如IF语句通过定时控制实验让学生体会、理解。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全局指导,进行学生任务开展情况的实时纠错、动态指导,并且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问题研讨以及学习交流。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精品课程网页以及学校内部的教学平台环境也是较好的教学知识巩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引导、归纳和总结工作,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争取能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探讨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实际操作、综合分析、运用创新等能力的提升。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以及效果分析
  1.利用案例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利用不同教学阶段渗透的趣味案例,将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开展细致的展示和说明,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加深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比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第一节课,学生会充分接触到“对象”、“事件”、“函数”等全新概念,学生需要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教师的任务则是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选择显示“你好”的程序的案例,引导学生启动VB程序,在窗体内部的Load事件中输入Print方法的程序语句,实现程序设计效果。这个简单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对程序设计有简单的认识,消除畏难情绪,争取能够利用较为直观的方式理解抽象概念,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讲解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案例以及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开展与案例相关的程序编写设计任务的模仿,逐渐形成科学的程序语言设计思维模式。例如高一年上册数学科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算法和流程图,通用技术学习了“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初中物理学习了各种电路的基本知识,基于项目式的VB学习,是在构建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依托电子控制、简易机器人实验室与网络平台的教学,将计算机编程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及强烈的竞争意识。
  3.拓展任务探讨和交流
  在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基础上,横向、纵向拓展相关的设计任务,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思考、讨论以及最终完成设计任务。在整个举一反三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更为深化。
  五、总结
  相关教学人员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的诸多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建春.《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0):31-32
  [2]张敏,李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99-100.101
  [3]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注:本文为福建省电教馆“十二五”课题“基于项目驱动式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06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