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学“小孔成像”探究实验的补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菊玲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总困扰着老师和学生,原因是有的实验复杂、实验条件苛刻、实验教具有限,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改进实验,让实验变得简单、生动,符合学生知识水平,这样才能起到积极的一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出发,针对“小孔成像”的探究实验做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孔成像;探究实验;实验方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定义、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之上。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这节中给出了“小孔成像”的实验,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还要求学生知道小孔成像的一些规律,如:像的正倒、虚实、大小、像的形状与孔形的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起初我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制作器材,在课堂上演示,但由于白天光线太强,而且有的角度无法观察到现象,所以效果很不好,我又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但很少有人能动手制作器材。导致很多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特点模糊不清,比如,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等。为了弥补实验的不足,我只好画光路图为学生讲解,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像的倒立、实像、放大、缩小的规律,但不能解释像的形状与孔形无关,而且方法枯燥、复杂,只有少数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理解,还是免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不能为学习服务,相反给学生带来了负担。作为教师的我也很苦恼,怎样使实验变得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呢?
  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到处都能学习,只要你肯留意。几次不经意间,让我走出了困境,找到了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有一次晚自习,我看见一个学生很无聊,她拿着圆规在纸上不停地扎,扎了很多小洞。出于本能,我叫她到办公室谈心。办公室电灯坏了,正好学习“小孔成像”这部分内容,有蜡烛,我们点燃了蜡烛。当我看到点燃的蜡烛时,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没有和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而是让她把自己的“杰作”拿来,学生很疑惑,我只是神秘地一笑。当我们把纸放在点燃的蜡烛和墙面之间,调节距离后,发现了一个让我兴奋、让学生目瞪口呆的现象――墙面上出现了好几个蜡焰倒立的像!改变距离发现像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还能发现像都一样大!学生激动地说:“老师,小孔成像!真奇妙!”
  我终于发现了,小孔成像实验原来如此简单、如此形象!我们师生共同发现了这一创新。从此,学生再也没有因为实验效果不好、制作器材麻烦等因素而观察不到小孔成像实验的现象,他们都会迫不及待用这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当他们看到了现象,相关知识自然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而且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
  作为教育者,我的思考没有停止,难道只有蜡烛能成像?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用蜡烛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墙上除了蜡焰的像外,总能看到几个模糊的亮斑,我很疑惑!回头一看,对面唯一的一个窗帘是拉开的,于是来自窗户的光线经过小孔在暗室中便成了像。我又发现了,又有了创新,又有了让学生能多一种体验实验的方法――在暗室中用窗户成像!
  期末考试了,无聊的监考又开始了,而我的监考并不无聊,我又有了新的收获。由于教室里光线很暗便开了灯,巧的是讲台面是白色的,上面正好有一个日光灯,于是我想日光灯能成像吗?便随手拿了一个废弃的试卷,用笔扎了个小洞,放在桌面上方,果然看到了一个长长的亮斑,这就是日光灯的像。我又手撕了几个大些的形状不一样的洞,发现大孔也能成日光灯的像,而且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
  经过整合、改进,我设计了四个对于中学生可操作的“小孔成像实验”,简要叙述如下:
  实验一:利用易拉罐和半透明膜制作实验器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按照教材制作实验器材,在暗室中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小孔、光屏的高度和距离,可以观察到倒立的蜡焰的实像。
  实验二:利用墙面做光屏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利用墙面做光屏,在纸上扎大小、形状不同的孔,在暗室或晚上点燃蜡烛,改变物距、像距,观察像的特点。
  实验三:利用蜡烛、日光灯、窗户、太阳做成像物体,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纸上扎大小不同的孔,控制好条件,分别成蜡烛、日光灯、窗户、太阳的像,观察像的特点,找不同情况下对孔径的要求、像的亮度、清晰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四:利用光具座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在暗室内将蜡烛、小孔屏、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改变物距、像距,观察像的特点。比较像放大、等大、缩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并观察孔形对像的形状是否有影响。
  以上四个实验方案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各不一样,并且可操作性强、实验效果明显、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发现、灵感、创新,永不停止。留意生活,不断发现,就有创新。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就有成就。让实验变得简单、生动,才能真正服务于学习。
  参考文献:
  李艳青,贾梦雪.小孔成像教学的新视角[J].物理教学,2015(05).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852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