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十倍速学习法(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快速提高学习能力的“三秘诀”
  
  学习也要讲究方法,而且学习的方法“流派”纷呈,但这种“流派”和武术的“流派”不一样,武术的“流派”往往是固定传统,有着严格的家传师授制度,而学习方法的“流派”,以独创居多,说不定你也会成为某种学习“流派”的创始人呢。
  下面是各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流派”:
  
  抄写派
  课堂上做记录时,不管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只知道埋头做笔记的,称为抄写派。有这种习惯的同学将大部分自习时间都花在整理笔记上,虽然态度非常认真,但效果一般。
  
  保守派
  保守派的同学预习功课是比较认真的,但预习只限于老师可能提问的范围。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方法,是事先把老师可能提问的问题及答案抄录下来,背熟了,然后胸有成竹地去听课。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自命不凡派
  这一派的同学常会大言不惭地说:“老师教的我早就会了,没有什么新鲜玩意。”他们不看教科书,只看深奥难懂的课外书,自以为不拘泥成规、传统和形式,其实由于基础不牢,简单的应用题就可以把他们难倒,这一派最脱离实际。
  
  心猿意马派
  这一派的同学往往听课心不在焉,该记住的东西当耳旁风,不必记住的东西却铭记在心。这类同学,一般不进行预习和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
  
  作业派
  这一派的同学从不主动学习,属于“只要做好作业,天塌下来也不怕”的一派。
  以上提到的每一种学习流派都有很大的弊端,从这些方法中,你绝对找不出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学习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呢?下面介绍几个秘诀:
  
  秘诀一:积极主动地听课
  
  中学的课程并不是想当然就能学好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懂些皮毛,想要做到彻底理解是很难的。
  而真正的“上课”就是把自己事先做过或思考过,但又不怎么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寻求解答线索,然后再去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的过程。
  这种积极主动的听课方法“流派”,可称为“预习重点派”。
  一般来说,预习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第二阶段:研究课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第三阶段:利用参考资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后几课)进行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果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需要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具双重功能。
  复习的过程也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在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实际上,这是最没有效用的方法。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
  第二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重点摘要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
  第三阶段:反复做练习。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以听课为重,在预习和上课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学习潜力,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秘诀二:征服不擅长的学科
  
  如果学习中有了不擅长的学科,等于患上了学习上的疾病。要是无法对症下药,只会使你越来越远离不擅长的学科。
  下面是几种征服不擅长学科十分有效的方法。
  1.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
  有些同学一提起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就非常烦恼,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兴趣索然,因此用在这些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这不足为怪。但正因为如此,便形成了一种不擅长学科的成绩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要终止这一循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果一开始便不顾一切地花费大量时间,就会感到不适应和疲惫不堪,最理想的办法是“循序渐进,逐日增加时间”,也可以把不擅长学科的学习穿插在其他学科之间进行,做短时间的多次重复,这一方法还是非常有用的。
  2.将最基本的知识理解透彻。
  这里所说的“透彻”,绝不是随便看几眼,稍加重复即可,而是包含极为严格的意思。它要求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理解透彻绝不罢休。如学英语,不仅对单词、语法、基本句型之类最基础的东西要彻底理解,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无法做到这一点,战胜不擅长学科的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
  3.加强薄弱的环节。
  倘若你对不擅长的学科稍加分析,便能发现你对它并不是一窍不通。如果能把薄弱环节一一找出,各个击破,你将会逐渐恢复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4.用笔记来帮助记忆。
  要想战胜不擅长的学科,就要勤动笔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当你记得足够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也就有成就感了。
  5.至少重复100次。
  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重要的内容非得至少重复百次才能牢牢地记在脑海中,一定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重复100次的决心。
  
  秘诀三:提高应用能力
  
  有些同学十分依赖“背诵式学习法”,如果说低年级使用此种方法还可以应付考试的话,那么对于高年级来说就无济于事了。因为低年级的能力和高年级的能力在性质方面截然不同。
  据调查,许多成绩名列前茅的低年级同学,多为记忆力强的同学,而记忆力强的高年级同学,成绩并不一定好。可见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掌握、活用记下来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应用能力”。缺乏应用能力,就是“读死书”。
  提高应用能力的要诀如下:
  ――系统练习。
  尽量配合教材的进度,系统地做各种练习。
  ――循序渐进做练习。
  练习一定要从教科书上的例题开始,例题弄通了就做“练习题”,然后做有关的题库练习,最后才做各种应用习题。如此由易到难,逐段逐级进行,就不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亲自做答案。
  有些同学在做练习时稍觉困难,便立刻翻看答案或询问别人,这可能是信心不足或沉不住气的表现。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你将找不出错在何处,而“知道错在何处”又是提高应用能力的关键,所以无论如何,都得亲自去做答案。
  ――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把问题的条件理清楚,才能发现问题与基本知识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发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这样做,你将逐步形成看一眼就知道解题思路的敏锐判断力。
  ――解答之后再看一次。
  克服薄弱环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来个滴水穿石,反复练习,这样总会有所成效。
  ――将确实难解的问题暂时搁置。

  遇到确实难解的问题,可以稍钻牛角尖,但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暂时将其撇开,转向其他问题,过一阵子再回过头来重新“较量”,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隔时攻击”,常可克敌制胜。
  ――解答疑难问题之后再看一遍。
  把问题解出之后,不要马上做另一道习题,而应先将解答过程重新温习一次。错误的地方不要涂掉,而是在下面画线,在旁边注上正确的解答方法,作为以后的参考。
  
  以三段式复习做考前的最后冲刺
  
  考试前的全面复习或总复习,好比是到了赛跑的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一期间,每一位同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相当复杂的知识,这是件十分辛苦的事。
  
  第一阶段:所有学科的全面复习
  
  这一阶段从考试前半个月或20天起,为时共约5或10天。
  ――从考试范围以外的总复习开始。
  对于这一提法,也许有人会说:“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也要复习吗?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但要明确的是,期末考试是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总结,虽然以前学过的有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但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内容,还得认真加以复习,不然,就会出现知识无法衔接的现象。
  以化学为例,它的系统性极强,各部分内容之间均有内在联系,考试时不仅要用到新学的知识,而且要大量运用以前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因此,必须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复习。
  另外,每门学科的考试都有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果不能系统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就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因此只复习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其余一概不问,这样做是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的。
  ――列出重要的内容。
  出于便于记忆和应用的考虑,可以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开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帮助记忆。
  ――尽最大可能解决疑难问题。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应该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大多是与考试有关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在同学中展开讨论,则大有好处。
  
  第二阶段:下最大力气突破成绩不佳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成绩不佳的学科,但这并不是说要弃其他学科于不顾。
  ――把重点放在做练习上。
  复习到了这个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做练习上,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题库,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而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参考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掌握主要内容。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在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根据考试日程表作出计划。
  考试时间公布后,应根据日程表作出安排。下面介绍制订计划的几条原则。
  1.要尽量使复习的顺序和考试科目的顺序相同。
  2.根据考试日程集中力量复习。如果你所不擅长的学科考试被安排在同一天或紧接着的几天中,你必须分别在不同的日子里多花些时间认真准备。比如第一天考物理,第二天考英语,而这两门课程都不是你的强项,那你就要早早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去复习。
  3.要保证对擅长的科目至少复习一遍。如果只着眼于基础差的科目,而对擅长的科目看也不看,这是不可取的,容易马失前蹄。而且,只复习基础较差的学科也容易感到厌烦,不妨把擅长的学科安排在它们中间穿插着进行复习。
  ――战胜基础较差的学科。
  根据实践可知,巩固基础是征服基础较差学科的最重要的办法。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会好,关键是应该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要分清主次,对了解的部分只作一般的复习,对薄弱环节应集中力量重点复习。
  对这类学科进行复习时,最好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第三阶段:针对不同学科进行重点复习
  
  面对考试的日益临近,怀着日益紧张的心情,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可对试题作些适当的猜测。
  对于绝大部分学校来说,期末考试还是本校教师出题。既然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认真复习之后,对试题作些猜测。因为,老师的上课内容、平时测验,同学们都很熟悉,因此对老师的出题倾向也会有所了解。如果对知识进行过认真的复习,就能大概估计到哪些问题最可能出现。
  ――将教科书的完整体系重新贯穿一遍。
  一般来说,在复习的第三阶段,同学们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多次了,但是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研读过的,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因此对整个内容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不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体,就会对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不尽明白,考试时便会手足无措,不能自如运用。因此,要将内容按顺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记忆的时候,不要只是看,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下来,写在纸上。对整体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只要加以巩固,不必费劲就能牢牢地记住了。
  ――采取“由近及远”的复习顺序。
  到了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一般同学往往按考试范围的顺序“由远而近”地复习。如此复习,容易造成这样的结果:开始很用心、很细致,越往后越掉以轻心,甚至以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对待考试。
  其实,只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稍作考虑就可以发现,老师出题总是偏向后面的部分,因为,后面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相比,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复习的时候应采取“由近及远”的顺序。
  编辑/王一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0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