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介绍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的改革背景、设计原则、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分析了其具有系统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培养核心胜任力、灵活设计课程类型、实行认证项目等特点。对我国MPH教育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胜任力模型,打破学科界限、开设综合课程,加强基地建设、注重实践课程,吸引行业参与、建立联动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启示
  一、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
  (一)课程改革背景
  过去,哥伦比亚大学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要求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学生修满45个学分,其中含15个学分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医学等5门,各门课程独立教授,很少涉及跨学科或交叉领域内容。学生一般在本系完成大部分课程,允许跨系修课,但不做硬性要求。虽然有的系会根据专业需要,在交流知识与技能、差异与文化、领导能力与特征、项目规划、人类生物学或系统思维等方面开设1-2个领域的课程,但学院层面对此未做要求。
  同以往相比,随着全球化、城镇化、老龄化和健康差异等问题的突出和加剧,21世纪公共卫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公共卫生正处于分水岭时期,全球卫生需求正在发生转变,复杂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跨学科方法和基于系统的解决,这就要求公共卫生教育应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通过广泛调研,哥伦比亚大学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学校一直缺乏对MPH课程的综合性再评估。2009年4月,为改革公共卫生教育,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者,哥伦比亚大学决定为MPH学生开发新课程,使他们在面对当今和未来公共卫生挑战的时候,能够引领科学,解决问题。
  (二)课程设计原则
  哥伦比亚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成立了跨学科课程委员会,由10个分委会组成,成员包括170余名教员、学生和行政人员,他们在流行病学系主任Sandro Galea(MD,MPH)的带领下展开工作。委员会为新课程设置了7条原则: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提供视野;结合学院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研究与实践的领导者;培养学生先进的专门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改善人群健康;创造和实施一门学院范围内的跨学科综合课程,确保研究生具备公共卫生领域宽广的专门知识;确保继续提供优质的学科教育;使部门间的教学力量和整合公共卫生核心课程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三)课程具体内容
  新课程于2012年秋季学期正式启用,旨在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有效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的需求和应对复杂公共卫生问题的挑战。新课程主要包括6个部分。
  1.核心课程
  哥伦比亚大学MPH核心课程包括5个知识群和18个模块,于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每个模块相当于一门微型课程,授课时间从2周到13周不等。内容涵盖公共卫生历史、伦理、生物、社会、环境、研究方法等方方面面(见表1)。
  2.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从学院的6个系(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与管理、人口和家庭卫生、社会医学)中选择1个,集中精力学习该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3.科学与实践综合
  这是一门为期1年的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小组作业和开放式讨论,使学生在安全环境下模拟进行公共卫生工作,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衔接。
  4.领导能力与创新
  这门课程于第二学期开设。课程中很多案例来自世界著名的商学院,学生从课程中学到了如何在各种环境下领导和管理个体和团队,如何作为团队成员和个体做出有效贡献,如何在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实施创新想法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公共健康。
  5.综合实习
  学生在课前先要参加讨论,大约20人一组,在教员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天的系列活动和讨论来增强自我、社会和全球意识。然后在全院范围内选择实习科目,制定学习计划,并和系里导师及现场导师签订协议,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估办法,作为检验实习效果的依据。实习结束后,学生和其现场导师要完成标准化的评价表,并和其他学生及教员进行经验交流。
  6.认证项目
  学生在人学时或第一学期可选择一个认证项目,于第二学年参加哥伦比亚大学或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的高级课程学习。大多数项目是跨学科的职业教育,而少部分项目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学科知识准备的专业教育。学生在申请时,可注明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由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这些认证项目不仅获得了学校的批准,还得到了州政府的认可。
  (四)课程实施效果
  哥伦比亚大学课程评估委员会2013年1月通过收集学生数据和教员的数据,对新课程的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师生对新课程持肯定态度,认为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加强了综合技能训练,为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委员会还将继续收集毕业生和雇主的数据,对新课程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
  二、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特点
  (一)系统整合教学资源
  从哥伦比亚MPH新课程的发起到启用,系统整合的理念贯穿了改革的全过程。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整合全院力量,成立跨学科课程委员会,对新课程进行开发设计。例如,核心课程改变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各系独立排课、独立教授的局面,将课程设置为5个知识群18个模块的综合课程,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保证授课内容的连贯,避免重复,教员在备课时需要互通有无,紧密合作,提高了教员系统整合知识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交流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系统性思维。另外,关于实习,以往大多是在系内进行的,实习计划、准备、指导、评估都是由各个系负责,而综合实习则是在全院视野和标准上进行的,不仅给实习评估提供了整合、跨学科的视角,还为各系积累了大量交叉实习的经验。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打破院系和学科界限,有效整合了公共卫生教育资源,体现了公共卫生服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突出培养核心胜任力
  2006年8月,美国公共卫生学院协会建立了MPH核心胜任力模型,除了对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与行为学这5个公共卫生传统领域的能力进行详细界定外,还要求MPH具备交流与信息、差异与文化、领导能力、专业能力、项目设计、公共卫生生物学和系统性思维这7种学科间的能力。哥伦比亚大学在开发MPH新课程时,紧密结合核心胜任力,根据实际设计课程的7大要素,分别为领导能力、全球视野、团队合作、生命过程、跨学科性、专门技术和批判性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胜任力。201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MPH新课程目标和初步设计的时候,21世纪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lancet杂志上发文提出,所有国家的医学卫生人才都必须接受运用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使自己成为全球团队的一员,能立足本地工作,胜任以患者和人群健康为中心的卫生系统工作。有学者认为,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是对该报告的首次综合响应。
  (三)灵活设计课程类型
  为适应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研究生的需求,哥伦比亚大学为MPH新课程设计了4种类型:2年的哥伦比亚MPH,1年的强化MPH,2年的全球MPH(含6个月的海外实习)和16个月的卫生政策与管理MPH(见表2)。4种类型的通用课程包括核心课程、科学与实践综合、领导力与创新等,其余课程根据学生需求与项目特点进行特别安排。灵活多样的课程类型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公共卫生教育的需求。
  (四)实行认证项目
  哥伦比亚大学的认证项目是经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雇主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讨论而产生的,所以培训内容反映了当今最受欢迎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的认证项目有高级流行病学,应用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政策,慢性病流行病学等23种。学生既可以选择跨学科培训,也可以选择在本学科内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可获得由纽约州政府颁发的证书。经调查,学生和雇主都认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认证项目非常有价值,严格的跨学科训练和专门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的熟悉都会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力。
  三、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胜任力模型
  目前,全球正经历着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它的内容是以系统为中心,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的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从而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的绩效。可见,医学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岗位胜任力。美国公共卫生学院协会建立的MPH核心胜任力模型,包括12个领域119个指标,对每一项能力都做出了明确要求。美国的MPH教育主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核心胜任力而展开。在我国,MPH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虽然各培养单位都根据实际制定了各自MPH的培养目标,但大多因为过于笼统而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应借鉴美国经验,立足我国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尽快开展MPH核心胜任力研究,根据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职能构建我国MPH核心胜任力模型,将MPH应具备的能力细化、具体化到可操作水平,为各培养单位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安排社会实践、学位授予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二)打破学科界限,开设综合课程
  近年来,随着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疾病谱的改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泛化,人们面临的公共卫生形势日益复杂,单靠某一门学科已经不足以解决综合而复杂的现实问题,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共同攻关。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认识到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维度的统一,呼吁要摈弃传统,从公共卫生实践出发开发课程,提升跨学科思维,充分认识合作在促进健康中的作用。因此,MPH教育应打破学科界限,开设综合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职业必须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虽然有些院校已经开始综合课程的尝试,但大部分院校仍然是以教研室或学科为单位进行课程设置,这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开设高质量学科课程的同时,整合公共卫生教育资源,组建跨学科综合课程。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宽广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基地建设。注重实践课程
  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指出,社会实践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一个计划有序、全程督导、评估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比亚大学的MPH教育在美国名列前茅,与其重视实践教学是分不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学联合会、美国人口基金会、纽约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高水平的实践基地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在我国,社会实践同样是MPH的必修环节,一些院校也建立了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但由于缺乏督导和评价,不少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因此,MPH培养院校要积极加强与公共卫生行业相关单位的合作,建立优质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规范教学管;理。另外,要定期进行社会实践导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公共卫生工作实际来确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确保社会实践效果。
  (四)吸引行业参与,建立联动机制
  据调查,现在美国政府卫生部门就职的公务员中,有10%-20%的人具有MPH或相关学位,其中在公共政策领域工作的队伍中,有50%-60%的人具有MPH学位;并且MPH学员也大量地进入了疾病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机构、检验检疫部门和医疗服务等领域。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为了培养能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摈弃研究生培养以院校为主的观念,积极吸引行业部门参与到MPH培养的全过程。在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的综合实习和认证项目中,公共卫生行业人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的MPH专业学位教育开展较晚,社会认同度不高,短期之内较难实现与行业和岗位从业资格的有机衔接。但是,在现有条件下,MPH培养院校和公共卫生行业部门仍要加强交流,特别是在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和专业认证方面,积极探索合作途径,可采取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交互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共同培养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的公共卫生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40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