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我国本科院校导师制实践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在19世纪逐步形成体系。20世纪30年代初,浙江大学率先开启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先河,并一直发展至今。在阐释本科生导师制国内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扼要的探讨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略,旨在为人们认识本科生导师制,为今后我国更好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25-02
  导师制由来已久,上溯到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为了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就建立起了导师制的雏形。导师制和学分制与班建制一样,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新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位育人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为此,我国各高校也开始探索研究本科生导师制,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强化学生的实践经验。实施本科院校导师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索其实施的方略意义深刻。
  一、本科院校导师制实施的历史
  1.国外本科院校导师制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享有无数荣誉和巨大影响力的知名学府,闻名遐迩的牛津大学是导师制的开创者。14世纪,为了获得家长的酬金,威克姆在其所在的学院以负责学生在学院中的经济支出、道德和学业为内容,首次实施了导师制。[1]这之后,导师制在牛津大学迅速流行起来,并吸引了大量的新生。然而,此时的导师制,其导师并不是学校的教师,而是一种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力量。到了1854年,《牛津法案》的颁布大大促进了导师制的发展。进入19世纪后,导师在牛津大学的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其工作也开始向教学和研究多方面转移,并最终得以巩固。1909年,哈佛大学在时任校长洛厄尔的提倡下,也建立起了以“集中与分配课程、寄宿制、导师制和荣誉学位”为教学模式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哈佛大学的导师制呈现出了一种个性化的新的特色,不仅导师在所带学生的数量上限制到了4至6人,青年教师和老教授一样,也有了成为导师的资格。[2]在亚洲方面,日本的筑波大学是本科生导师制比较成熟的大学。通过课程设置,筑波大学把学生按照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分平台教育,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根据专业选定导师,以负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
  2.国内本科院校导师制的发展
  在我国,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是浙江大学。20世纪30年代,曾在牛津大学留过学的浙江大学训导长费巩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导师制随性、自如,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似乎和我国古代的书院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939年,费巩教授撰写了《实施导师制之商榷》一文,指出本科生导师制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长处,并把他的主张介绍给了竺可桢校长。竺可桢校长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经过严密的学术思考和严谨的教学考察之后,最终采纳了费巩教授的建议,并在浙江大学实行起来,而他们也成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先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西方的导师制暂时离开了我国高校的舞台。[3]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期间,学分制是发展最快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导师制虽然再次进入高校的视野,但后劲明显不足。进入21世纪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位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学分制进一步发展,本科生导师制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地主张和实施下也开始慢慢回温。但总体而言,本科生导师制更多地是以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形式存在,其主要内容也局限于专业领域的探讨研究。不得不说,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科生导师制。
  二、本科院校导师制实施的作用
  1.有助于推动本科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发苛刻。数据表明,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比2013多出28万,成为历史最高。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本科学生导师制就变得至关重要。[4]一方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将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导师制的内容之一就是要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选拔学术造诣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实践。与此同时,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还可以申报一些项目,参与到一些课题的研究当中。这就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导师制的另一个内涵是关注学生的生活,通过和学生建立自由、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导师会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起到一定的梳理和引导作用,此时的导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而成了学生的朋友、兄长、亲人,导师将会根据学生的发展特色告诉他们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5]
  2.有助于弥补教育管理上的不足
  就目前来看,尽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但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采取的还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特别是以辅导员为主的教育管理方式。辅导员管理方式有两个先天弊端:一方面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技能严重脱节。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过多,很难兼顾。以苏州大学园艺专业为例,辅导员不仅需要管理每班人数在30人上下的4个年级班,还需要带其他专业的6个班,这就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6]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弥补高校教育管理上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导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还能运用自我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工作,真正做到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分离,教书和育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目的。[7]同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管理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多则七八人,少则两三人,就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教育管理,当与辅导员制有机融合构成一种新的体系后,势必能够缓解教学管理的压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本科院校导师制实施的方略
  1.导师选拔制度要严谨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首个问题就是导师的选拔,这也是一些已经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院校亟待注意的事项,因为导师的水平将直接关系着本科生是否能够获得技能上的突破,思想上的创新,以及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要要求导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为人师长,教书育人,导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用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求导师必须具有高超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8]导师肩负着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重任,没有高超的专业水平,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万万不行的。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熟悉人才的培养过程是导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
  2.导师的考评制度要严肃
  当导师选拔完毕后,要注意对其进行适时的考评。考评的目的是检测、监督导师对于本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从道德、技能、业绩等多个方面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要特别注意考评的公正、公平、公开,可以建立灵活多样的考评监督机制,如在时间上,可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以一个学期为基准或以一个学年为基准的监督检查;如在内容上,既可以进行多项内容的检查也可以进行单项内容的检查。[9]总之,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导师工作的严肃性,及时促进导师工作质量的提高,并为导师考评提供参考的依据。通过导师考评,导师的业务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就会更加意识到本科生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真谛,就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3.导师的激励制度要严格
  本科生导师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一旦实施起来就必须注重建立导师激励机制,以肯定导师的工作,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具体而言,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从导师的工资、职称和荣誉上做文章。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根据导师的工作情况,给予导师一定的工作津贴。当导师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时,要不适时宜地给予导师物质奖励,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使导师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获得一定的荣誉感。[10]另一方面要注意间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肯定。结合这些内容,注意做好导师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工作,让导师体会到学校对本科生导师的重视非常必要。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并最终在19世纪30年代于浙江大学费巩教授和竺可桢校长的倡导下开展。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并未真正实施起来,充其量也不过是学分制的一种补充,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对本科生导师制有一个充分认识,意识到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有助于推动本科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弥补学校教育管理上的不足。为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就必须做好导师的选拔、考评和激励工作,而这还需要我国高校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平,陈国凤.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2]陈丽斌.对中医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3]王宇清,黄洁.儿科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
  [4]侯贵平.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
  (33).
  [5]叶军明,钟钦文,等.在麻醉学本科生中实施“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和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5).
  [6]温强.本科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群文天地,2012,(9).
  [7]孙劲松,袁媛.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实践和思考――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4).
  [8]任洪艳,王中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行本科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科技,2010,(6).
  [9]吴玉国,宋崇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0]季芳芳.新建高师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与发展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8).
  (责任编辑:孙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85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