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专业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教师这一职业历史由来的分析,通过对教师职业专业性和专业化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概括比较教师职业专业性和专业化的异同,从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文献资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20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作为一个国家,教育是民族兴衰的关键,是千秋基业;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是职责与任务,是化民成俗之本;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就是知识与道德的化身,它润泽学生的生命,使学生由无知变成有知,心灵得到陶冶,道德品质更加高尚。由此可见,教育与国家、学校和教师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国普遍把对教师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心与研究也日益深入。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有必要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使之更加系统化、深入化。
  一、教师职业的渊源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是在教师这一古老的职业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要弄清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首先应该追源溯流,弄清教师职业的来源。
  教师一词,由来已久。据我国史料记载,最早的“师”字来源于夏商时代管理乐事的官名,如夏以前的上古时期有师延、商朝时期有师涓、周朝时期有师尹等。至西周与春秋时期,扩展为臣子之谓,如《书・牧誓》中记载:“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其中的师氏,即辅佐君王的一级官吏,相当于中大夫一级。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述而”一篇中写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告诉了人们向师者学习、向善者学习的道理。其中的“师”包含了有知识、有经验、有道德的意思。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提及:“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其中的老师即年长学识丰富能给人以教诲的人,多少相近于现在的教师称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了“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意思就是说“师”就是教人懂得道理、明辨是非的人。而对于教师职业古代最为著名的诠释当是唐代韩愈的《师说》,他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流传至今并广为传颂,而“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等名句也是众所周知,成为教师职业的最好注解。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专业化
  教师职业自古以来就是相对独立的,又是高尚而清贫的,“教书先生”一词既能反映其受人尊重的一面,又能反映其清贫的一面,之所以古往今来能有这么多的教师安贫乐道,执掌教鞭,恐怕与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关系,即对道德的追求、职业良心的把持和教师职业的专业程度高有关。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尚书》中也有“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强调教师独善其身的重要性。因此,身为教师虽穷但不失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乃古代为人师者品德的最好写照,教师可以“教授乡里”,但是“不屑仕进,耻事权贵”,“不与时俯仰”,只是为追求心性合一、知行合一、内外合一,追求传道授业的乐趣,因此也就造就了教师职业的相对独立性,儒家思想由此推崇教师的道德水准,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为“礼之三本”,由此可见一斑。
  在西方,“专业”一词最早是从拉丁文演化而来的,最开始的含义是将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公开地表达出来。英文中专业指职业、专长、特性、信仰、信念、主修科目等。是一种需要经过全面的培训从而学习知识和掌握特殊技能的一种职业。一般都有相应的专业协会或组织来管理,并有伦理法规的约束和证书或执照的认证过程。
  由此可见,专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个人的职业定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其专业性为何呢?
  教师的专业性是指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应该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即作为一种职业的专业属性,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专业的专业属性。笔者认为教师专业标准应该能够反映其面貌和特质。
  2012年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使作为职业的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都有了明确的专业标准,即准入标准。有了专业标准这样严格的限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攀升,也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保障。
  根据“百度百科”的检索,专业化指的是“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专业化”,可见专业化不仅仅指被分成的各业务部分,还指形成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所体现的重点就在于教师所受训练使自己成为专业人士的一种过程,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动态的状态。
  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国际上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国内学者普遍引用的是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认为这个建议最早将教师职业作为一项专门职业来认定,即“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之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这项具有权威性的报告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关于教师专业化问题的一个总结,对西方国家开展教师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但是笔者认为这不应该是最早的报告,早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美各国就有专门的教师组织、协会负责教师发展工作,如1794年成立的“纽约市教师联合会”就是第一个美国地方性教师组织,1857年成立的“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870年英国的第一个教师组织“全国小学教师联合会”(后改名为“国家教师联合会”1889年),1884年成立的教师与讲师协会等等,都对教师发展和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8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教育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中教师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各种教师发展协会又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开展。
  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美国在1989年也出台了一份文件,即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的《教师专业标准大纲》(1989)。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社会的要求下培养学生,负责他们的学习。第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有责任管理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要求。第四,教师要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并逐渐改进不足。第五,教师是教学组织中的成员。这五项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学生、知识、管理、反思和合作。
  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九项建议中的第七项“专业化”也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化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即“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
  总之,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专业化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内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德锐.师资培育与教育革新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5]袁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6]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古斯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9]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祝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85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