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 大胆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亚军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本文作者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研究探讨课本内容,打破旧框框,探索新思路。作此文旨在研究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实践,丰富数学知识,从而建构起完整且科学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 大胆实践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不断研究探讨课本内容,深感知识更新快,要想教好教材还得从头学起,打破旧框框,重新认识课本,探索新的教学思路。
一、兴趣――不可缺少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有了兴趣,学生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那么他们的兴趣从何而来呢?我在教学中研究并和同行们讨论,分析学生的心理,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努力价值得到了肯定,从而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如何使学生的兴趣常存?
(一)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可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例如讲勾股定理时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努力学习古代人的创新精神。
二、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
创新是教育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重在帮助弄清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学习一节课的内容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他们的未来着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教师要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归纳等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
(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初中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三、实践――素质升华的方法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没有实践,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一些能实践或者创造条件能实践的内容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会,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测两湖或两岸之间的距离,测小山的实际宽度等。学生会非常兴奋,跃跃欲试,急切地想知道那两个地方离多远,并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学生对活动感兴趣,大胆实践,认识新知,获得许多教材中未提及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建构起完整且科学的知识结构,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很高的价值。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想真正完成课标的要求,教师就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新教材课标.
[2]教育学.心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