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忠根 蒋 琳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原则、思路、步骤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我院下一步具体的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体系开发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的教育阶段。面向大众,培养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也是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要想适应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核心思想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必要性
  1.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高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2.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
  高职教育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基本特征,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实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性,充分体现出了高职教育的特征。
  三、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想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开发,必须遵照以下思想和原则。
  1.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2.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某一职业群,培养一线岗位需求的从业者,使受教育者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开发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变化。
  3.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
  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应从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以实际工作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任务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从学科系统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联系起来,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四、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方法
  1.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应从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综合的规律,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法,分析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相近或相关联的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形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或工作任务列表,分别列出这些任务的对象、内容、方法、工作手段、工作环境和完成任务的结果形式,从而归纳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或技能,并分析完成任务的相应程序或方法。
  2.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设计。
  并非所有职业活动或真实的工作任务都适合教学工作,教师应根据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的真实任务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规律、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对这些任务进行再加工,遵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适于学习的工作任务。
  3.开发行动导向课程。
  依据工作过程的组成要素,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类比和抽象,开发设计成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或教学项目,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4.开发系统化教学资源库。
  根据工作过程的逻辑结点,形成完成工作任务指导书、说明书,工作质量检查方案,决策方案,以及教材等教学资源库。
  五、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是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景来实施,最后以有效的考核方式作为学习评价手段,课程开发路线可归纳为下面所示流程:
  市场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学习领域→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学情境→-教学实施→教学考核
  1.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教师要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在对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岗位分析,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为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2.分析职业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构建本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对应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研究专业职业的行动能力,按照专业职业能力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并列出职业行动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习者现有的能力基础,研究要完成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研究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必需、够用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确定课程内容,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经过学习领域方案汇总,确定学习领域的数量和内容,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以此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选择课程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结合学院的教学设施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和专长,由教师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建立学习情境要选择恰当的载体,将典型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并将其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情景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4.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考核体系。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则是在工作中进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施中,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方法,合理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都以实际工作任务来引导内容,采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体现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并按企业调研得出的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考核评价上,依据学生完成工作成果的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表现,采取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
  六、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几点思考
  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应严格遵循课程开发程序。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一定教育理论导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通过必要的程序、步骤,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课程开发流程大体需要经过成立课程开发小组、人才求调查、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构建和课程实施评估等环节。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注意课程的整体优化。
  教师要依据各类课程的功能,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类课程时数占总教学时数至少应达到50%。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还应注意职业通用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隐性课程,以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构、比例、衔接及纵横关系。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建立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课程方案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保障。教学资源,既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又包括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如特色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实习实训项等,同时还要提供专业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
  七、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模式探讨和转换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践行最终体现在课程改革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了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课程的要求,打破了基于知识系统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高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课程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开发出承载全新高职教育理念的新型课程体系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8.
  [2]朱之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VOL11,(4).
  [3]杨凤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杨桂婷.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CEPE中国电力教育,2010,(四).
  [5]韩新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育时空.
  [6]卢广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北方经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