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席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新世纪在呼唤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解决新问题这些思维过程。思考问题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创造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尤为重要。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自由的空间和心理安全的氛围,塑造一个个富有个性和特长的真善美的人。因为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著、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自由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温床。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主体化传递,带来教学效果的优化。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迸发出更多的新观点、新看法,并使师生的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和谐共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制造疑惑,将学生引入一个未知世界,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诱因,没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就不会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感觉。一位教育家说过:“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先“置惑”后“解惑”,这个解惑的过程就是发现真理的过程。比如,在二年级数学“角”教学中,如果在一个角的顶点画一条线,就得到几个角?再添一条呢?添三条呢?从中你得到什么规律?也许这样的引导学生不容易考虑周全,但给予他们想象的翅膀,相信学生就会飞翔。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舞台,学生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思维的落实。为此,教师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所设置的“疑惑”要切合学生实际,并略高于学生实际,这样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设置的“疑惑”门槛太低,激发不了学生思考,设置“疑惑”门槛过高,学生思维跟不上,从而谋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思考、钻研、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急于否定,这样会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情绪。学生在“疑惑”面前难免手脚无措,教师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就急于出面将答案公之于众,而是时地的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到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而且教学新内容时,千万不要满堂灌,弄得学生糊里糊涂,结果事倍功半。日长月久,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信心,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到最后完全放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教师担负起的不仅是学生的今天发展的重任,更是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要切实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入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