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蓓蓓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又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村体育文化 新农村建设 对策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还包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文化建设显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的基本现状
  农村体育意识文化是指农民对体育的认知与态度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识等;体育行为文化是指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特征;体育物质文化是指农民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状况。
  农民对体育的认知和态度:在“是否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回答时,农村居民的3500份调查问卷中,知道并了解的仅占4.38%,知道但不清楚主要内容的占27.14%,完全不知道的占68.48%。在对体育锻炼认识的调查中,农民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改掉坏习惯,体育锻炼。
  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经常参加的为12.75%,偶尔参加的为24.73%,根本不参加者为55.18%。农民参加运动的场所大多选择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场地。农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包括散步、慢跑、秧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
  农村体育管理及活动场地器材情况:84.3%的乡镇没有体育指导站、体协、体育俱乐部。89%的乡镇没有专门负责农村体育的管理人员。除了校园的简陋体育设施外,96.8%的农村没有农民的专职运动场所,仍然以田间地头、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为主。
  2.农村体育文化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
  (1)加强法律制度的保障。要使农民能充分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须从多方面给予保障,但法律制度的保障是前提,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其他各项措施才能得到落实,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需要若干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农村体育工作落在实处。
  (2)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各种体育指导中心,积极推进农村体育俱乐部,制定并完善各项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实施目标管理,将农民体育的开展情况作为衡量主管领导业绩的标准之一。
  (3)积极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提供基本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为重点,把场地建在农民身边,同时推动农村体的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必须抓住体育场地建设这一基础环节,强化政府对农村体育的服务职能。
  (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健身观念。要使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深入人心,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村宣传栏等载体,宣传体育科普知识,传播体育文化信息,在广大农村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提高农民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农民的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动机,指导农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让农民享受体育健身的益处和快乐。
  (5)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培养。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且居民多以村落的形式分散居住,这使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难度增强。另外,农民对体育活动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基层组织难以实现。因此,体育职能部门必须帮助农村培养数量多、能力强的农民体育骨干,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
  (6)大力发展农村传统体育、特色体育。充分挖掘地区民间体育资源,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利用地方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不同地域的农村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搞民族特色体育竞赛,利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搞各种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特色劳动竞赛,加强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贾保民,袁玉涛等.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7,(7).
  [2]田振生,袁玉涛等.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献通报,2007,(9).
  [3]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马先英等.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03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