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芹

  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物理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的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探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积极引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积极有效的引导、巧妙的点拨将会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每当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给同学们举一些例子,用类比的办法帮助学生抓住关键环节。利用这种办法,不仅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物理知识印象更为深刻,而且不易遗忘,并且思维越来越活跃,很易于进行发散思维,易于产生奇思妙想,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平时教学中加强物理的科学方法教育,是教育教学重要的手段,促使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中成长。例如,在学习“速度”这一内容时,为了引入速度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如何判断谁是冠军?学生回答:“看比赛成绩,即看所用的时间的多少”。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在跑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短,谁跑的就快;那么马拉松比赛呢?,我们如何及时地判断出谁跑得快呢?学生说:“在比赛中,谁跑的远,谁跑得就快。”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得远,谁跑得快。先总结前两种比较方法,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如何比较百米运动员与马拉松选手的快慢呢?通过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即把两个问题做。一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密度、压强、功率等概念时,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分析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同时理解“控制变量实验法”的深刻内涵。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探索式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验证式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适当增加探究式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结论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当学完“两种电荷”后,有学生问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那么用毛皮摩擦玻璃棒会带什么电呢?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于是我就鼓励学生积极地用实验去研究,在事先不知道结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让学生说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展开分析讨论,这样,利用探索性实验,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创造能力,效果很好。
  四、现代技术的应用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因多媒体的加盟而如虎添翼。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的转变。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把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化、形象化、细致化,使教学形式逐步走向开放化,使教育形式将不再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过程趋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既要使程度好的同学“吃饱吃好”,又要使程度差的同学“吃得了”,分层教学,分梯度管理,分类指导。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水的沸腾,只要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一目了然,而如果用多媒体动画来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却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反而更复杂了,只需“动动手、动动脑”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的问题不应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的应用以课堂教学是否需要为基本原则。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把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新世纪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