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外事礼仪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教育国际化趋势日渐加深,外事活动变得日益繁多。在外事活动中,我们除了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外事礼仪常识外,还需要遵守一定的外事礼仪原则和规范。只有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涉外人员的外事礼仪能力,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树立良好形象,顺利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外事礼仪 跨文化交流
  
  高校学校的外事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高等学校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渐加深,高等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日益繁多,内容也日益丰富。高校领导干部出访和接待对方来访、教授学者之间互访或讲学、教师的交换与培训、学生之间的对等培养、国际学术交流会研讨会频频举办、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实施教学科研方面合作项目、招聘外籍专家教师和招收留学生等等,这一系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们高等学校不但走向世界,博采众长,大胆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引进了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智力,培养了学校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而且通过校际交流,发展了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对外影响力。但是,在国际间校际合作与交往中,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外事礼仪问题。外事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是外事工作的窗口,进行外事活动,礼仪必须先行。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外事礼仪原则?在涉外工作中如何运用外事礼仪?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一、高等学校外事礼仪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注重个人形象,举止文明。在对外交往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如果对自己的个人形象不加修饰,不但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而且是失礼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加倍关注自己的形象,做到面容洁净,服饰选择适当,着装整洁。同时,举止文明、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亲切自然、态度热情友好;谈吐优雅,不紧张、拘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良好的个人修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力条件。
  2.不必过谦、不卑不亢。无论在我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谦虚都是美德。妄自尊大的人一般都不受欢迎。但是中西方习俗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把谦虚与人们的道德联系起来,把谦虚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尊人卑己是处事待人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人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自己同他人之间不出现什么距离,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但是在对外交往中涉及个人评价时,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因为在外国人看来,做人首先要自信,过分谦虚会被人误会成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此外,同外国人交往是关系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我们应既不低三下四,又不放肆嚣张,而要从容不迫、一视同仁。
  3.热情适度,不侵犯个人尊严。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热情、好客是众所周知的。待人接物热情友好是应该的,但是过犹不及。在对外活动中,我们存在着热情过度、内外无别的问题。对他人过分关心,或者是干预过多,则侵犯了他人尊严,会令对方反感。为了表示友好,把自己部门的内部情况,甚至秘密的东西告诉外国人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同外国人交往中,我们既要热情友好,又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4.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礼仪做法、风俗习惯和特点。在对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对方,就必须尊重对方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前往其他国家交流访问、留学、旅游,还是在国内接待外国客人,我们都应认真学习和掌握对方特有的风俗习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在接待外国客人时,只遵从我们自己的礼仪习俗,而不去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经常引起误解,令对方感到尴尬和难堪。中国古时候就有“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之说,意思就是说要充分了解交往对象的相关风俗。没有了解,就无所谓尊重。
  5.诚实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交往中也是重要的基本原则。诚实、信守约定、说话算数的人,最能够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友谊。不兑现承诺,不可信的人也会遭到别人的唾弃。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我们必须尽早采取措施,如实解释原委。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顺利开展。
  二、高等学校外事工作中涉外礼仪的运用
  高等学校外事接待活动涉及几个重要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外事礼仪。具体表现如下:
  1.正式场合介绍。在外事活动中,自我介绍是人们相互认识的第一步。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自然地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等内容;为他人作介绍时,应明确说明被介绍人姓名、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介绍也有先后之别,我们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介绍时要以手示意,不能用手指点;被介绍人应有礼貌地起立,微笑点头,并致以问候。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面带微笑双手递出,眼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2.握手。在涉外交往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握手时,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高的先向身份低的伸手。男士被介绍给女士时,女士一般只微笑着问好,是否握手应由女士来定。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注意许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眼睛要注视对方并微笑致意,不要看着别处。总之,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3.会见、会谈。会见、会谈应注意座位的安排。中国人对座次的摆放有着较强的观念。因为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人的不同座次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在会客室会见外宾,客人要坐在主人的右边,翻译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坐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坐。关于会谈座位的安排,应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在会谈和会见中,我们应准确掌握会谈、会见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做好必要安排。主人应提前到达,不能迟到。在客人到达时,主人应在门口迎候。既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会谈如用长桌,我们应把事先打印好的座签放在相应的座位上,这样不至于引起混乱,同时备好茶水、纸笔。如对方需要使用投影仪,我们应提前打开,并联系好调试人员防止出现设备连接故障。
  4.用餐。在用餐中,我们可采取“客随主便”的策略,按中国的座次方法安排座次。应尽量将同级别、有共同语言的客人安排在一起。点餐时,要考虑客人对食物有什么禁忌。因为多数的外宾不吃狗肉、海参、家畜和家禽的肠、蹄和头。印度、中东等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客人不吃猪肉、无鳞鱼。如果我们不事先进行了解,点了客人宗教所禁忌的食物,会是一个非常不尊重客人的表现。但是对于非宗教原因而来的食物禁忌也需要进行考虑,如对方是素食主义者,我们就不能都点以肉为主的菜肴。此外,还要在每道菜的盘边放一副公用筷子,便于主人为客人夹菜用。敬酒的时候,应点到为止,不要强人所难。
  5.馈赠礼品。礼品是无声的使者,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们的友好情感。在对外交往中,馈赠礼品的时机要掌握好:会见或会谈,一般应在起身告辞的时候;出席宴请,可在起身辞行或用餐后吃水果的时候;出国访问、讲学,最好在见面时向对方适当地赠送一些礼品;为专门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作为东道主接待外宾,可在对方向自己赠送礼品之后回赠,也可在外宾临行前一天在其下榻之处探访时相赠。对于礼品的选择,我们应挑选有纪念意义的、有民族特色的、有艺术价值的、不是特别昂贵的物品,来表达我们对外宾的祝贺、慰问或感谢之情。此外,送给外宾的礼品需要精心包装,包装材料的颜色和图案要与受礼人的喜好一致。
  三、加强和提高高等学校涉外人员外事礼仪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参加外事活动的一些相关人员没有专门从事过外事工作,对外事礼仪了解不多,在外事接待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在正式场合握手、介绍、会谈、用餐、馈赠礼品等方面的礼仪虽然细小,但是如果不注意,往往会出洋相,因小失大。在从事外事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和学习各个国家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带来麻烦。有些外事工作者自己不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懂基本的外事礼仪知识,分辨不清某些涉及双方利益关系的是非,出现问题后,又表现得过于卑躬屈膝,从而失去了自身的尊严。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高等学校涉外人员的外事礼仪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外事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情操,认真学习和广泛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牢记外事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技巧,促进高等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顺利开展,使高等学校的外事工作取得良好收效。
  参考文献:
  1.张颖.有“礼”走遍天下――谈外事礼仪.学习月刊,2006,(12):20.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5~106.
  3.卢一.外事接待中如何安排餐饮.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6.
  4.高玉林.外事活动中馈赠礼品的礼仪.刊授党校,2008,(7):55.
  5.陈伟.浅谈高校外事工作中的涉外礼仪.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6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