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湖南职业教育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在创新中跨越发展。湖南职教正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最近,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分管职教工作的副厅长王键。王键谈起职业教育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激情,他娓娓而谈,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记者:“十五”期间,湖南职业教育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湖南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请您介绍近些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
  王键: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职业教育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职学院从2001年的19所增加到2008年的62所,在校生数由2001年的7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44.2万人,年均增长35.6%,2008年全省高职高专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普通高等学校的比例分别为57.5%、54.4%。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持续发展,在校生数从2001年的48.3万人增长到2005年82.2万人,年均增长7.9%。乡镇农校不断适应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的新要求,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前全省有乡镇农校1960所。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已初步实现,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导,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办学格局。2008年,全省62所高职学院中,政府办学20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1所,社会力量办学11所;独立设置的643所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中,政府办学200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114所,社会力量办学329所。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不仅实现了职业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湖南省情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三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到2008年,我省高职院校有38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目前,我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实行了“订单式”培养,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根据技术岗位群和技术岗位的要求,量身打造各类技能型人才,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双赢,推动了教产良性互动。此外,我省还通过双证认定、学生技能大赛、学生顶岗实习、模块式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积极推进基础能力建设,职业院校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十五”以来,我省共有81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行列,7所高职学院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建设行列,50所高职院校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其中41所学校获优秀等级。有5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有12个中职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高职专业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五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的指导思想普遍被学校和教育部门所接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普遍被学校所认可。
  六是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统筹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湖南教育》6月上旬刊刊登了岳阳县成立职教中心统筹全县职教资源的报道,岳阳县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在全省带了个好头,并且岳阳县的这种统筹模式已被很多县采用。
  七是集团化办学、对接产业、工学结合已经得到了各部门、企业的高度重视。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陆陆续续有十几个职教集团成立,使优质的职教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行业、部门、产业办职教的积极性,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八是职业教育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近些年来,四大培训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的开展,使职业教育加大了服务区域经济、对接产业的力度,职业教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引产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也给人民群众的子女上学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九是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体系已基本形成。中职的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已超过了90%,高职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覆盖面超过了20%。
  记者: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投入2.5亿元引导资金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请问进展情况和成效如何?
  王键: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把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作为全省教育发展实施的四大计划之一。
  2007年,我省确立了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分三年立项,并于当年正式启动了立项申报评审工作。为确保项目建设效果,我们分项制定了建设标准或建设基本要求,建立了年度检查制度,对项目单位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立项项目应在三年建设期内达到建设标准并接受验收。通过2007年和2008年的立项评审,目前,全省已立项建设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12所(含5所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行列的学校),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6所,示范性县(市)职教中心29个,重点实习实训基地14个,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18个,示范性乡镇农校66所;设置高职省级精品专业72个、精品课程73门,培养专业带头人140名;设置中职省级精品专业66个、精品课程64门,培养专业带头人300名。我们希望通过该计划,构建湖南职教的骨干体系,那就是以高职院校为龙头,建设一批骨干特色的高职院校、职业中专和乡镇农校,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建设,形成湖南职教的骨干体系。
  该计划的实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加大了职业教育投入。仅从第一批立项建设的13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情况来看,立项前一年(2006年7月~2007年7月),13个县级职教中心城市教育费附加1466.1万元,而立项建设(2007年8月~2008年8月)一年来,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实际达到2654.1万元。与此同时,县级财政投入职教中心建设经费明显增加。2007年8月~2008年8月,县级财政实际投入职教中心建设经费达8425.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6213.5万元,增长280%。
  二是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布局和结构开始得到调整。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例, 13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所在县市,在立项前的2006年共有普通高中101所,职业学校82所,通过一年的资源整合和调整,到2008年分别调整为90所和68所。不少县(市)在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的同时,减少普通高中学位,增加职业学校学位。
  三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得到提高。通过一年的建设,8所示范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由原来校平均72.61%提高到现在的75.81%,17所示范中职由原来的47.49%提高到现在的56.1%,分别提高了3.2个和8.61个百分点。
  记者:要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寻找差距。您认为我省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职业教育应该在哪些方面寻找着力点?
  王键:我省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事业发展仍然很不平衡。部分市州、县市区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薄弱状态,部分县市中职招生比较偏低;专业结构与湖南产业发展不大适应,农林类专业和加工制造类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市州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任务还很重。二是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有些地方落实不到位,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职业教育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仍然薄弱,亟待改善提高。三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受多种客观原因影响,目前职业院校文科类专业偏多,技术含量高、对接新兴产业的专业偏少,难以满足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业制度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缺乏确保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的有效措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难以深入;就业准入控制和劳动预备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客观上也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另外,职教师资与专业脱节的倾向还存在,一般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营企业的经历,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任务还很艰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总的发展思路是: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找着力点。
  一是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要得到有效发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是关键。当前,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生源趋于减少、条件差、办学无特色的高中阶段学校要积极引导撤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和招生的恶性竞争;要加强对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比重。与此同时,要积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从总体上看,我省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尚未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主要表现为:面向一二产业的专业偏少,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偏多。调整专业结构,要与国家和我省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劳动力流向相一致,立足行业,面向地方,紧跟市场,以创办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重点,突出适用性,增强实效性。要认真分析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增设一些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这方面,各市州举办的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尤其要下大力气。
  二是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各地各学校正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校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首先是积极探索集约式发展方式。即以全面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在集中力量建好一所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着力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以示范性中职为主体,乡镇农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次是积极探索集群式发展方式。发展职业教育,要在深入分析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布局出发,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模式,坚持分类指导、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在中心城市集中建设若干所示范性职业院校,促进形成特色专业和专业集群,实现中高职资源共享、城乡职教资源共享,以及专业教学资源与实习实训资源共享。还要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今年,我们根据全省10大优势产业、50个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主要目的是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和高中职院校为主体,以合作项目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以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优势产业内的企业和院校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目前来看,企业和院校积极性都比较高。已成立的6家中,共有188家企业、127家院校和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加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重在机制建设,重在制度改革,重在扎实推进。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在职业人才培养上的作用。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专业与项目上,进一步提升学校与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三是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目标,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必须十分注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在确保质量和特色的基础上,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一要形成区域品牌。各职业院校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符合本地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既要在数量上质量上满足本地发展的需求,又要通过学校对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推广,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二要形成行业品牌。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为产业发展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观念,特别是各行业举办的职业院校,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把行业的需求作为自己办学的宗旨,把学校办成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在职职工的培训基地,打造中南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力争“十一五”形成数个在全国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教育专业品牌。三要形成劳务品牌。我省是劳动力大省,有数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各职业院校要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基地,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合理规划,加强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0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