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行动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介绍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中理念与思路、特色与成效。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盛立强(1973-),男,湖北襄樊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管理及高等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2008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经管类立体化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基地》[苏教高(2008)35号文]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顾全根、盛立强。
  中图分类号:G712.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0)15-0019-04
  
  基于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诞生于上世纪的德国,其核心理念就是课堂教学将认知过程与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或动脑的学习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1]。近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中,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靠什么培养人等问题,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在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一、以岗位能力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设计。我们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专业设置伊始就广泛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社会调研论证,召开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特点,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丰富,彻底打破学科体系,以职业能力岗位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编制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结合。
  纵观这些人才培养方案,其创新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一线、立足岗位、基础够用、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做到“两个加强: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四种能力培养”: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
  
  二、以市场需求为准绳调整课程设置
  
  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需要、工商融合为依据、以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一线业务应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符合新世纪、新经济要求、满足苏州市工商企业管理业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职人才。
  我们根据苏州工商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随着苏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为适应这种发展的实际需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直都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更新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适时增加新的理论性和实务性课程并缩减、合并一些课程以更好地适应苏州及长三角地区对本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需求的变化。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2007年缩减《公共关系学》、《西方经济学》、《多式联运与集装箱运输》、《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新增《供应链管理》、《物流软件操作》、《物流实训课》、《市场调查实训》等课程;2008年缩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企业管理》,新增《国际货运代理实训》、《生产与运营管理》、《EXCEL表单操作》、《ERP原理与实务》、《物流沙盘演练》等课程;2009年缩减《经济法与海商法》、《客户关系管理》课程,《配送管理》与《仓储管理》合并为《仓储配送管理》,新增《《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物流地理》、《物流单证》等课程。
  
  三、优化课程模块学时分配,突出实践教学比重
  
  近年来,我们依据行动导向的理念,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减少理论课时数,降低理论教学难度;减少周课时数,从而给予学生个性发展机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整合理论课程,我们将2007年的20门专业理论课合并为2009年的17门专业理论课程;细化专业技能课程,从原来的6门专业技能课规范为现在的13门,从而调整了理论与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比例,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图表1)
  
  四、构建了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根据教学设计要求,通过真实岗位(群)能力或应用能力分析,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实施“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既有单项的实训也有综合的实训;既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训,也有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初步形成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能力)训练课程(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理论课程实务化
  在专业课程中,很多基本概念如果不配合实际例子,就显得空泛,学生能记住概念,却不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商品品质的概念为“商品的内在素质和外表形态的综合”,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老师准备七、八种常见进出口商品实物,让学生分组练习描述该商品的品质,结果学生从只能抓住商品零星特点或某一种内在素质或某一些外表形态,经反复推敲和轮换评分,最终能较好的描述出商品的品质。这不仅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基本概念,也为以后在工作中解决相同问题提供了训练。在《物流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GPS接收机的特点缺乏认识,显得比较空洞,因此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了GPS接收机的实物教学。对于其全天候的特点和授时的特点,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对于定位精度和测速精度,则通过学生手持GPS接收机在教室和校园的位置移动来体验。同时GPS信号在高程上不够准确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在不同楼层间的定位来了解。这样空洞的全天候和生涩的授时概念就比较清楚,而且学生对于定位精度和测速精度也可以有深入的了解。
  又比如,《物流单证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操作性和规范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收集货代企业常用的各类型单据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时,教师从校外实训基地收集本地的案例,让学生模拟企业进行整套流程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还非常实用,能让学生得到很大启发。
  (二)实务课程实践化
  经济理论跟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让学生走进社会,收集实际信息后,运用理论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不仅掌握了理论,而且学会了更为重要的自己思考分析的思维方法。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社会实践课题,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仓储配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讲解到商品入库、在库管理、出库内容时,我们曾经把学生带到欧尚超市仓库、苏州高新区中外运仓储中心、苏州三星有限公司仓库中,让大家亲身体验如何组织商品入库准备、入库、检验、分区分类、商品堆码、在库管理、根据出库单分拣商品、复核、出库、配车配载、配送等,形象而直观,加深了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综合实训整合化
  ERP综合实训是工商系重点实训项目之一,这种实训是集本专业3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其中涵盖多门课程,该综合实训以汽车制造企业为背景,以ERP系统为平台,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利用真实的数据,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实务操作的理解能力。该综合实训由三部分组成:即ERP沙盘对抗演练中心;ERP模拟训练中心和ERP企业实训中心。三部分实训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将全方位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让学生达到“用企业的语言去面试,用职业的能力去工作”。
  ERP沙盘对抗演练中心,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活动中对应于市场部、生产部、采购部、仓储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的业务单元设置了总裁、营销总监、财务总监、生产主管、工程主管、仓储主管、采购主管等岗位,鲜活再现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涵盖了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记录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等模拟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训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组织架构;掌握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掌握企业经营的目的;了解企业分析的各个指标;增强团队精神。
  ERP模拟训练中心,采用情景教学方法。ERP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各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将来选择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流程体验,了解企业运作各个岗位的前后工作流程。实训目标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企业,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业务;学习企业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ERP实训中心,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参照企业的管理部门,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从市场分析、接受订单,到原料入库、加工生产、产品完工入库,到最后交货等经营活动中,了解企业的管理流程,亲身体验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内容。实训目标是仿真企业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验。模拟职能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仿真企业流程,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实验者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员工测评实务运作模拟实习综合实训是工商系的另一重点实训项目,该实训是集本专业3年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其中涵盖了心理测量、心理统计、人才测评、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门课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让学生掌握了从工作分析开始、到最后提供人才测评报告,从而完成员工测评的整个业务流程。具体以企事业的某些招聘岗位要求为背景,针对工作分析,测评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测评的实施,测评结果的统计,测评报告的撰写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
  
  五、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际,以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根据“知识、能力加素质就是综合竞争力”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以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含信息处理、自学、语言文字表达、合作协调、英语应用、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其中既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科学修养的人文素质、科学技术、艺术选修课等显性课程,也有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实训教学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社会交际能力等隐形课程。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开设了一门这样的隐性课程:模拟招聘活动。在活动中,人力资源方向的学生按小组承担各自角色,模拟招聘单位,介绍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求和单位招聘流程,接着对应聘财务经理、营销经理岗位的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并展示笔试成绩,确定面试名单。进入面试环节后,由五个学生组成的招聘单位主管如人事经理、财务经理、营销经理等则小坐在招聘席上,对应聘的学生进行面试,进来应聘的学生首先走进招聘现场,有礼貌的向“招聘领导”问好致意,在面试过程中,不同的应聘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形象仪表姿态,“招聘领导”对应聘人提出各种不同问题,学生不断地作出各种不同回答;招聘领导用英语提问,应聘学生也用流畅的英语回答。当每个应聘者结束应聘后,主持人都请现场的学生进行点评。学生在整个招聘中占主导地位,老师只是从中引导,整个过程不仅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模拟招聘活动的内容包括招聘过程的策划、招聘现场的布置、面试程序和方法的选择、组合乃至人才测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甚至于招聘广告平面设计和广告内容斟酌等。通过模拟招聘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企业招聘会“真实”的流程和气氛,不仅内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诸如计算机、英语、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创新和团队合作等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
  
  六、成效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课程建设中我们在行动导向理念的指导下,采用项目课程模式对相关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造。其指导思想就是打破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方案、教学保障、教师队伍都围绕完成该项目课程而建设。每一项目课程建设具备完成该项目所需的一切功能。课程结构,打破原有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实习体系,围绕以完成项目工程所需为主导的:用则学,所学即所用;不用则弃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构建。课程实施,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学习任务――现场认识、感受学习对象――分解学习目标――各个击破(学、验、练结合)――综合演练――考核结束。近年来,一批按照行动导向理念构建起来的课程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如《人才选拔与测评》荣获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成本核算实务》荣获2010年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预测》荣获2008年院级精品课程。
  (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除了有相应的、制订科学的教学体系、大纲,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为突出“以案例为中心,以实务为中心,以操作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我们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沙盘体验教学法、方案设计教学法、软件操作教学法、现场调查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采用互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实践,彻底改变了以往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的灌输方法。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大型讨论、主题发言、做大作业、做调研等多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不仅培养了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加速实现了我们的培养目标。
  (三)教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为了适应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满足教学需要,我们积极按照行动导向理念编写并出版了一批特色教材。如《人力资源应用心理学》等。这些教材在内容上突出了高职特色,涉及到了岗位操作流程的全过程,并对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做了清晰介绍,体例新颖,侧重应用,强调理论的应用和技能的掌握,通过穿插案例,提供了大量的工具,为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相关课程的教师团队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如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教学案例、实训项目操作评分标准等教学资源。此外,结合教学的需要及满足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指定了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形成了“立体化”教材包,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使用效果良好。
  (四)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大为提高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使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还使我们的毕业生专业核心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极大地增强。我们在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按照05-09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名单走访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公司,从我院经管类各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均能较好地满足就业岗位的实践需求,其“综合素养”、“动手能力”及“业务处理技能”等方面达到了企业要求,一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由于我院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声誉效应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该类专业毕业生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殷新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5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