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还局限在传统的模式当中,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阐述了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大学生演剧能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09)10-033-02
  
  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很多高等学校虽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都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任务。学校和老师大多都认为这门课没有多大的用处,有时间和精力还不如用在专业课上,很多学院的领导还抱怨这一门课开设的课时太多,因此,在这门课的学科建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队伍,这是高校实施德育首位的基本要求。物力、财力是高校实施德育首位的重要保证。物力、财力的投入包括配套设施、阵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无法全面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学观念陈旧。目前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对国民的影响还很大,大多数教师还在实施传统教学,时至今日,中国的教育仍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与遵从意识,忽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灌输、掌握、积累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因为这样的教学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早已扎根,要想马上转变这种惰性的延伸是很难的,加上实施研究性教学师生双方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老师和大多数学生都有畏难情绪。要真正开展研究性教学,师生双方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师生缺乏交流,学生被动学习。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上,具体到课堂活动,教师习惯满堂灌。这样束缚着学生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里教师是课堂的核心,教师讲授的知识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完全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些照本宣科的“念堂”,更使得学生经受着索然无味的痛苦煎熬。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来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大学教学主要因素是教师要拥有高深的知识,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很少有人去探索和实践。
  4.教学效果不明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然是大班上课,一二百人坐在一个教室里,有的学校还缺乏现代的教学设备,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被局限在滔滔不绝地讲,满堂灌,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用考试来衡量,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大学生研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能力。在此过程中, 学生必须具有观察判断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预测预防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1]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内涵包括:观察判断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预防预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具有非常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指智商与情商的充分发育与完善。健全的人格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客观认识自我、顽强的毅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只有具备上述因素才能促进成功。[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位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大学生只有深入到这一学科领域,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何掌握其中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就我国目前来看,很多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够深入,包括一些学校的管理部门,对开设这一门课程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没有让每一位学生深入研究的想法,因此,学生对这门课不重视,教师上课满堂灌,无法真正做到研究性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符合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3]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整体课程,理应融入到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大潮当中。
  3.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大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讲着觉得空洞,学生听着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把握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若能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会更加强烈,而大学生参与科研正是对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是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科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科研就是“催化剂”。[4]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对策
  
  首先,要更新观念。 一些高校对专业课比较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另外,我国一些高校领导对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十分重视, 对那些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果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但在重视教师科研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科研。所以,要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研究能力,就必须转变观念,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特殊作用。
  其次,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启发是教学,加强引导,而不是灌输,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创新性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发展,而只有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才有相互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有机会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尽早进入研究领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接触科学前沿内容,形成探索未知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逐渐取代传统的讲学教学模式。
  再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科研的需要,通过与外单位的合作在校外创建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地。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科研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使学生的科研更加有的放矢,又可以解决一些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的科研活动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第四,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组织各项学术活动, 以营造良的学术氛围。例如,定期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讲坛”、“企业家论坛”、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科研学术成果等学术活动。允许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硕士生论文答辩,举办本科生科研成果或论文报告会。内容广泛的学术报告和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中,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思想方法和各种流派,耳闻目睹专家的学术思想和成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娟.当代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内涵及特征解析[J].文献资料,2006,6.
  [2] 张颖香.刍议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3] 张建东.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的体会[J].北京教育,1998,3.
  [4] 温云峰.浅谈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J].南方论刊,2003,10.
  责任编辑:刘思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7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