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隐性分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了普遍促进具有较大个体差异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隐性分层英语教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隐形分层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语言的有效输入和输出,使英语教学能真正有效地得到提高。
  
  一、隐形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针对高校公共英语面对大量的、具有较大个体差异的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很多专家及教师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虽然这种分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但是这种显性分层也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个体差异涉及到很多因素。显性分层通常采取根据学生学业成绩“一刀切”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这种较为粗糙的划分方式并不能充分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不同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动机,等等。
  2、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除了可理解性的输入外,学生必须要在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下,如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足够的信心,降低其学习的焦虑感,这样才能学得进去。将学生明显分成A、B、C三个等级,对B班,尤其是c班的一些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样必然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3、明显的三个层次的划分,使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对C班的学生采取了轻视,甚至是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得到共同的、全面的发展,所以这种分层次的教学也根本无法使大面积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得知,为了普遍促进大量的、具有较大个体差异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隐性分层英语教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尺度法,在英语教学中“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暗中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隐形分层也是指对学生分层后,不作显性的分班教学,而是由老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在原有教学班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避免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分层结果只是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不向班级公布,只是尽可能地体现“层次差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并且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隐形分层在教学中的运用
  
  1、学生的分层
  此次实验的主体是西华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某班学生,实验时间为一学年。选择大二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大学一年的学习之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状态等已趋于基本稳定。首先,对学生第二学期期末成绩进行分析及相应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以英语学习调查问卷为基础。问卷内容涉及到学习观念、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根据成绩及相应的问卷调查,将班上的学生按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分层尽量做到老师心中有数,不必要向学生公布。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明确、学习能力较强、英语应用水平较高的同学为A层;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较为明确、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为B层;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英语基础质较差,并且根本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归为C类。学生分层后,就将其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每个小组6人,A、B、C层各2人。每组成员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这样既可减少显性分层给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的自卑、焦虑感等,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良好的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2、教学过程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以及相应的隐性分层之后,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准确把握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课堂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隐性的分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达到最佳化。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学生是发掘他们更大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更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不但鼓励他们在大二上学期的英语等级四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使他们确定进一步取得口语资格认定证书、报考等级考试六级等学习目标:对于B层的学生则是巩固并提高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争取在大二上学期通过英语等级四级考试:对于C层的学生一方面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则要对他们的基本语法知识、语言要点、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英语等级四级考试。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提问,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并且提问的机会适当向C层学生倾斜,对B、C层学生更要多一些启发和鼓励,从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以小组为单位,将有一定难易梯度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使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承担自己感兴趣并能够完成的部分,并且在相互的合作中完成某个课堂活动。如某个论题的课堂辩论赛,一个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承担不同的角色,C层学生常常直接陈述,A、B层学生则常作为主辩手和副辩手,大家相互配合,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活动。
  另外,课后作业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如每次课后布置一些必做和选做练习。如听力练习就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一般难度为必做题,较高或更高难度可作为选做题。课后作文则可设计不同的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作文形式,如。文章内容概要、文章读后感以及根据文章自拟标题作文。C、B、A三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
  经过一学年的隐形分层的教学后,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较大的发展。大二这一学年结束后,对学生又进行了相应的水平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和相关的数据分析,前后测试的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问卷所涉及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全国等级考试,A层的学生在第三学期全部通过四级考试,并且一部分同学还取得了口语资格认定证书,一部分同学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六级:B层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全部通过四级,而c层的学生通过率虽然在第四学期只达到了70%,但他们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学期考试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之,隐性分层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能避免显性分层的一些弊端,而且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其学习的焦虑感,促进其语言的有效输入和输出,使英语教学能真正有效地得到提高。然而,在实施隐性分层的同时,也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分层标准的科学界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学生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界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二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需要在一定学习阶段之后进行层次的调整。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避免数量较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层次上的流动给教学管理带来的混乱。三是因很多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如本实验所在学校,教师每周基本课时为16节,从全面考虑,每位老师所教的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这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备课、授课工作量。如何协调及科学统筹,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资助(SCWYH10―34)
  
  本栏责任编辑 项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2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