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更加关注教学的细节问题,从而打造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不过老师要注意在课堂气氛热闹的同时,不能使其流于形式,要注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有效思维;(2)是否突出了数学教学的主题以及紧扣教学内容;(3)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1. 从数学的应用价值出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在基础教育中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生活化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学生会将学习的热情保持下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小学高段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思维能力相对较强,而且个性色彩也更鲜明,因此老师要抓住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个性特点来进行情景创设。
  3. 创设情境的语言艺术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这时老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课内容上,而语言艺术就在这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可操作化,发挥学生主体性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对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先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自学,或者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或者制定出相应的自学计划。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钻研,因材施教,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2. 科学组织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逻辑结构的呈现方式一般是先概念、再性质、再计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逻辑思维相对成熟的成人认知结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先从图像认知再到符号的把握,最后再形成认识,因此学习材料的组织既要遵循数学逻辑结构的整体规则,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二者进行和谐的统一。
  三、科学引导,实现课堂和谐互动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和谐有效,关键就在于老师的科学引导。老师在动态教学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顺应学习进程因势利导,实现课堂的和谐互动,其具体做法如下:
  1. 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障碍,在这个时候老师要谨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则,不可越俎代疱去代替学生思考和解决,而是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找出其中的问题和障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验证和反思,一步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 紧扣教学目标
  老师在顺应学生思路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身重要的引导作用,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整体方向,如果教学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轨道,那么各种有效措施都失去了意义。
  3. 把握时机
  教学引导时机的把握也是评价老师引导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环节。时时引导、事事引导会使课堂成为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无从谈起。
  四、多次反思,不断深入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练习题,在求解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路,形成各种各样的解题策略,如果老师针对这一特点加以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那么对于数学知识的温习和巩固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练习题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那么学生反思也可以围绕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反思。
  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远不止上述这些,笔者的总结也是非常有限的,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掌握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54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