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其教学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行义务教育后,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的因素,也有非智力的因素,且大部分学生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为他们创造潜能的条件,学习数学的困难是可以转化的,有的还可能成为杰出人材。我们的数学教育理应为所有人,使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 都能掌握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
  
  初中阶段还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数学学科是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主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当前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比较困难,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淡薄,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学生能否掌握好这门学科,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1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
  
  1.1意志薄弱:心理学认为,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活动。其突出特征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而学习困难生的行为恰恰相反,具体表现为:(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3)学习迁移能力差。
  1.2情感受到伤害: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而在数学教育的客观实际中,恰恰出现与学习困难生情感相抵触的情况,这很容易使他们的情感受到伤害。
  1.3知识中断,系统无序。数学知识强调一个系统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小学数学中的 数运算、应用题、 一些简单的面积公式等认识相当肤浅就进入初中,有数的观念,但不能对数及其运算从具体的对象中抽象出来。没有很好的完成从具体的数过渡到抽象字母表示数,没有从小学阶段应用题的算术法中解脱出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实实在在的数,如2、才是已知数,在初一代数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就要求将所设的未知量视为已知量,还要用未知量表示已知量,由于没有把事实上的末知量转化为已知量,造成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的困难。 在初中数学中容易造成知识中断的还有因式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平面几何的添辅助线等。同时,不注重作业的信息反馈,在初中各个学科中,数学作业是每节课都有的,但是学生对作业的对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够竟是对是错不屑一顾,把错的知识沿用下去,也是造成知识没有系统性的重要原因。
  1.4知觉及思维上的阻碍:尽管学习困难生的感觉是正常的,但无论是对当前事物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还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概括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从而构成了知觉及思维上的问题。
  1.5师生缺乏数学交流:“几何难,,代数繁”的观念在学习数学的开始,就找到学习上不去的依据。学生作业做错了,教师责怪学生上课不好好听;更有甚者,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差,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学生,而是以简单的方法或训斥代替教育,缺乏数学交流。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局限于“讲” 与“听” ,“布置”与“批改”的交流,而对学生的数学内部语言和内部信息却了解甚少,学习数学往往感到很困难。例如 :化简 X X4 + X2 X3 =X5+X5 =X10=2 X5 过程显然是错误的。在做X5+X5=X10时觉得不妥,便又改为2X5,虽然认识到“+”与“×”不同,但“+”的法则提不出来,于是只好用“×”的法则来进行,觉得不妥又改为2X5 。解题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每天都出现,如果不与学生交流,便无法知道其知识的混乱所在,使错误一直延伸。
  
  3数学学习困难生问题的对策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困难生的问题既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我认为无论属于哪一个方面,都是可以克服和避免的。
  3.1改进教法,加强 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于学习困难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应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力降低学习难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讲授速度要适合学习困难生的接受情况,有时应放慢镜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他们感到新鲜,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3.2创造条件,培养困难生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但学习困难生一般自卑感强,常常轻视自己,所以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上就经常鼓励这些学习困难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干好这件事,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
  3.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习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3.4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习困难生的负担。
  3.5加强师生的心理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沟通从心灵开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察其思想,分析其行为,感受其内心世界,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2]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困难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都可能成为其热爱数学,进而刻苦的钻研数学的契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困难生表现的机会,并且不为人知的加以点拨和启发,从而使他们也能享受以成功的喜悦。
  总之,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汉生主编.班主任.班主任杂志社,2007年版第3期,第18页
  [2]姚林主编.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教与学编辑部,2005年版第5期,第3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66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