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教师职业倦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自身的特点、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探寻原因与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缓解、远离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支持,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还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杨凤云(1970-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吉林吉林132013)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049-02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而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因素
  1.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就是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其他职业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一般都不再从事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等。而且,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速以及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2.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工作热情。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这么过来,实在无奈得很。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3.角色冲突。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很好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4.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职业的相对封闭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接触的人单一,且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便在同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不多。因此,教师职业实际上是一项“孤独的职业”。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教师的交往需要与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教师因此而感到压抑、孤独、紧张和焦虑,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二)社会因素
  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在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进一步得到强化,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就相应地不断提升。教师在为社会的信任和重托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与不安全感。”因此,任何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认为教师无能或失职时,教师的压力更是倍增。这时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无回报的辛酸,教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或缺失。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三)学校因素
  1.人际关系紧张。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团体的氛围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如果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教师就会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就会觉得工作轻松愉快,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如果领导实行家长作风,独断专行,教师被排除在学校决策之外,或者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教师就会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
  2.评价机制。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随处可见。这在教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评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分数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教师围绕着它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而失去了教育教学的自主和自由,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这严重削弱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厌学情绪增加,就加大了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难度,久而久之,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倦怠心理由此产生。而且这种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学校人际关系紧张的直接根源。
  3.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师所能够控制的,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学生中出现的品行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往往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
  (四)教师个人因素
  1.个体的人格特质。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2.一些背景因素。从教年龄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如美国学者费斯勒指出,在教师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引导阶段”(从教后的前几年)和“生涯挫折阶段”(从教十五年左右)是职业倦怠的易发阶段。此外,婚姻状况、家庭负担、职称等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1.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2.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3.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还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以及人际交往技巧,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职业倦怠。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1.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教师压力与学校领导方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完善学校领导方式是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和缓解倦怠情绪出现的重要措施。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应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
  2.完善教师及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教师教学管理首要的就是完善教学评价体制。应破除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既看到教师的过去和现在,更面向教师的未来,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第二,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使得在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凝聚力,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第三,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给教师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3.学校还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比如,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建立“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保障;定期给予教师进修的机会,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生。
  (三)个人努力
  1.关注工作的兴奋点。每天尽管从事的是同一种工作,然而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不要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
  2.教师要了解自己,善于自我肯定。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概率。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很小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可以激起自己昂扬的生活热情。
  3.努力创造自我。失去自我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一心一意塑造着学生,常常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迷失或淹没了自我。因此,我们在塑造学生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创造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
  4.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增强自己的生活情趣。
  
  [参考文献]
  [1]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
  [2]伍新春,曾玲娟.透视教师职业倦怠[J].中国教师,2003(4).
  [3]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6).
  [4]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0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