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德育方式是学校整个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文章提出了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具体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德;因势利导,树立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专业教学 德育渗透 医学免疫学
  [作者简介]杨丽娟(1975-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教学与研究;胡洁(1971-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教学与研究;尹晓琳(1966- ),女,河北涿州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教学与研究。(河北 石家庄 05001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77-02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他们应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治病救人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行使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医学院校除了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医学知识之外,还要加强理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其中德育渗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按照各专业学科的特点,挖掘其德育内涵,促使各专业学科同德育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我们要努力开创能够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建设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渗透式道德教育的专业教学。
  
  一、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教学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培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行为规范意识,让学生获取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而且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及有意识地将这种人格与行为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心理倾向。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德育渗透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具体体现。
  (二)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需要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处于核心的地位,这一方针是指导我们教学的基本纲领,也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教书和育人之间关系的前提: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育人这个目的来展开,专业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高校是社会个体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驿站,是社会主人精神“出炉”的最后关口,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群体一旦踏上社会就将成为社会潮流的主导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强高校德育对于社会道德重建、精神文明建设意义极大。
  (三)单纯依赖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不理想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系统性、直接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但由于该课程太直接,理论性太强,如果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就会有空洞说教之嫌,学生难以接受,有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而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德育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各学科的科学知识内容以及实践过程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有时讲的虽然是自然科学知识,但若能与人生哲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则会使学生大受启发,起到“潜移默化、感染熏陶”的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无不具有道德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学生们尤其是大学生们所欢迎的。因此,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是学校整个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
  
  在专业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和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有较大的区别,我们无法依靠课堂的长篇理论教导来强化这一功能,只能因势利导、画龙点睛、点到即止。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各种压力
  就心理素质而言,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而学业不佳反过来又会引起新的心理问题或加剧后来的不良心态,进一步影响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理论深奥、抽象,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分子、基因等看不着、摸不到的东西,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很难学,有的学生在听到上级学长关于“医学免疫学”难学的描述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笔者在授课之初,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医学免疫学”刚开始学时确实比较难,但只要能坚持,一定能够越学越容易,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万事开头难,只要大家坚持,就肯定能学好。例如,笔者在刚开始学习“医学免疫学”时,也觉得很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前后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经过努力,现在成了这门学科的老师。然后在后面的授课过程中采用拟人化授课方式,尽量将教学内容情节化、简单化,尽量先用生活中的语言让大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用专业、严谨的语言带领学生们复述,使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关知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注意不断前后对照复习,使学生们记忆得更牢固。当学生们取得一定学习效果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结课时,笔者会告诉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要害怕困难,因为这么难学的‘医学免疫学’大家都能学会,其他的困难还是困难吗?”用事实教育学生们要具有不怕困难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取得一定成就。再者,在授课过程中,联系相关章节和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笑对压力的精神,如在讲解免疫调节一章中“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时,提醒大家:“现在临近考试周了,大家看看你的周围是否有很多同学都病倒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焦虑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得病的例子,我们只有正确地对待我们遇到的困难,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即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否则,都‘吓’病了,还怎么战胜困难呀?”在这些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乐观对待各种压力和挫折、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素质。
  (二)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国人民曾经为世界的文化进步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免疫学的发展中也不例外。在讲解人痘苗的接种直接导致了牛痘苗的出现,并最终在198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灭绝了天花时,笔者发出感慨:“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人痘苗接种的发明造福于全人类,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目前我国免疫学的发展因为各种原因还处于落后地位,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将来为我国的知识进步做出贡献。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的!”在讲授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时,告诉大家:“是中国人首先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在讲到白细胞介素时,说:“IL-18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这些话语会让学生在激动感慨之间,油然产生对自己祖国的强烈的爱,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很多同学因此明确了学习目标,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报考了医学免疫学专业的研究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德
  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不依赖他人、独立思考和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学生有重点地做笔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知识点,鼓励学生提问,并收集问题后再进行有代表性的答疑。在讲授补体一章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述了补体的发现过程:Bordet发现,如果用新鲜的血清做凝集实验时试验不能成功,同样的血清放置过夜后再重复凝集试验则会成功,他没有因为最后试验成功了而洋洋自得,也没有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首次试验的失败是自己操作失误所致,而是抓住这个新鲜血清会导致凝集试验失败的现象不放,经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后,证明了在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稳定的成分――补体,Bordet由此获得了191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以此教育学生们:“任何时候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当实验结果与权威的说法出现出入时,不要急着认为自己错了,一定要找到导致结果不同的原因,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准下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是你。”医生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从医者要活到老、学到老,通过这些教育和教学中的不断鼓励,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因势利导,树立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到干细胞移植是一些免疫缺陷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措施时,详细给大家介绍了我国干细胞移植的发展情况,告诉大家目前临床应用的干细胞是从外周血中分离的,就像献血一样的方便,对人体没有任何损害,但手术一旦成功,却可以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因此,在课堂上呼吁学生们踊跃参与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有义务向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宣传这些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大家庭中,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在讲解艾滋病感染途径等时,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们要洁身自爱,远离艾滋病,并建议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向周围人群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这是我们医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在讲授固有免疫应答的微生物屏障时,提醒大家:“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许多以前已经控制住的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又开始死灰复燃,并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所以大家现在要积极宣传不要滥用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在以后成为医生后,一定要谨慎开方,为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做出努力。”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导,使学生们逐步树立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样,寓德育于“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之中,用事实说话,潜移默化,学生更乐于接受,其效果也绝非德育课上死板说教所能比拟的。每节课教育一点,综合起来,学生的思想品德无疑会有长足的进步。不同专业的学生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在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素质教育臻于完善,最终实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洁,杨丽娟,等.医学院校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37.
  [2]潘汝勤.心理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0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