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存在的困难和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在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中的教材、师资、学生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高该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课程建设 困难 对策
  [作者简介]卢小红(1970- ),女,浙江缙云人,浙江师范大学在读硕士,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110-01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高等院校于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面向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基础”课课程建设中,各院校都遇到不少困难。其中,生源、师资都不及普通高校的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更多,并呈现出共同特征。
  
  一、高职“基础”课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
  
  1.教学的高职特色不够明显。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特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制、生源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存在着很大区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基础”课都采用由中央审定、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统一教材。编者更多考虑的是其普遍适用性而非具体针对性,因而教材内容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此外,“基础”教材信息量大,但因篇幅有限,只能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释清楚,并没有作进一步的拓展论证,没能给高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大量可供操作的佐证信息。所以,教学如何彰显高职特色成了课程建设的一大难题。
  2.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面临挑战。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机整合而成的“基础”课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具有理论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语言抽象等特点。要求“基础”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教师的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在师资普遍紧张的高职院校,教师常常兼任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几乎没有时间、精力从事实证研究和业务进修,也很难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社会考察的机会。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与承担的教学工作、学生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3.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待端正。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体,应起到主导作用。但学生并非消极被动的对象,而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教育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也取决于学生,取决于学生是否接受教育、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如果学生没有内在需要,不对外界的教育进行主动应答和主动选择,教育影响就对他们产生不了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基础”课),学生或多或少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没有从提高自身素质、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内在需要出发,形成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①
  
  二、解决高职“基础”课课程建设困难的几点对策
  
  1.立足高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由中央审定、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基础”课教材,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权威的理论依据。但在课程建设中,教材仅是基础,要使教育真正有效,还考虑许多因素。从教学层面上讲,关键是将教材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实际需求相结合,完成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这就要求高职“基础”课教学也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本位,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高职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因此,在保持国家统一编写教材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比如,在绪论部分补充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树立自信。在第一章学生明确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关系后,引导学生树立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在第三章讲授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后,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为择业做好心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在五六两章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比如,对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学生,主要教育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对市场营销、通信运行专业的学生,主要要求做到诚实守信;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侧重介绍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除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择业选择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择业价值观进行理性的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选择。
  2.采用模块化专题式教学,倡导教师合作,提高教学效率。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师是关键。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建设,力求通过系统轮训,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但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补充都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这一实际,可探索和采用模块化专题式教学。②
  模块化专题式教学是把课程知识分成几大模块,每一模块下又细分不同的专题,然后由不同学科背景且从事过新课程相关教学的教师分担不同的模块专题教学,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基础”课教材内容高度整合,整体性、综合性较强,这为模块化专题式教学实施提供了条件。可根据教材和学生思想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四大模块:领航导引模块、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模块、道德观教育模块、法制观教育模块。在各个教学模块中,设计相应的专题,承担同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和专长,分别从事若干专题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工作。模块化专题式教学解决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困境,它为教师调整和补充知识结构、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
  3.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础”课是一门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法律素质为目的,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现代法制意识为指向的课程。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形成,固然与知识、理论教育有关,但更与生活历练、社会实践和个人修养相连。所以,实施“基础”课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学生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思想教育内容只有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学生的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践行所学。所以,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教师要重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人与人之间情感融洽,可增加双方的同一性,减少排斥性,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理解他们的兴趣和追求,用真情实感来讲授课程中的理论问题,用真诚感染学生,并以朋友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再次,改革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向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事例或话题,引导学生思索、分析和判断,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将教育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基础”课教师更应该将它作为座右铭。
  
  [注释]
  ①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70.
  ②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