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课堂教学情感投入 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阐述了情感投入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基本内涵,并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特有的学科品质,提出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情感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邢峰(1970- ),男,吉林伊通人,长春工程学院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吉林 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089-01
  
  一、情感领域数学教学目标的作用
  
  数学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奇妙的趣味性、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缜密的系统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学科特性,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性格品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教育的熏陶,同时,它又依赖并取决于情感因素对其发挥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1)始动力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都是靠情感因素来诱发和启迪的。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动机,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要,从而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2)内驱力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师生运用多种多样的思维策略和方法去揭示、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从中表现出积极的思维态度,这种思维态度就是内驱力的作用。它是由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数学自身的发展、学生获得新知,都依赖于这种内驱力的作用。(3)调节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就要靠人的意志、毅力等情感因素去调节。
  
  二、情感领域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内涵
  
  (一)思想品德素养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它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数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同时,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例如,从数的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到形、函数等概念的产生,鲜明地体现了唯物论观点。每一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发展,也是经由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达到概念判断与推理阶段,再用其去解决实际问题,接受检验,获得新知,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过程。学生通过映射、函数、同构等知识的学习,就会对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一个正确的命题,表达了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综合运行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的观点。数学中处处充满着矛盾,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微分与积分、虚数与实数、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数学就是通过不断解决这些矛盾而得到发展的。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矛盾的揭示,使学生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矛盾运动发展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许多数学成就曾领先于世界。战国时期,尸俊所著的《尸子》就记载着圆、方、平、直等形的概念,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文献。《周髀算经》最早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并应用了“勾股定理”。公元1世纪的《九章算术》则系统地总结了从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其中关于分数四则运算、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负数概念的运用和正负数加减法等都具有世界意义。公元5世纪,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解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近似值。唐代科学家僧一行算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正切函数表等。还有现代的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陈景润等数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贡献。结合这些事例进行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勤劳朴实、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思想品格。数学学习由于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常常要遵循一定的程度和规则,要求严谨、有条理,注重独立思考,操作规范。因此,对培养学生勤恳、踏实、诚实、守信、遵纪、自律、自强、自信、求是、创新等思想品德和作风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学习素养
  1.良好的学习态度。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主动、好学多思的学习态度。数学学科是使用脑力较为集中的学科,数学学习的脑力付出在学生的脑力总付出中占有突出地位。因此,它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在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审慎的思维品格。数学教学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要求要有审慎的态度,善于审视问题,提出问题,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去演绎和求证。数学思想大体有如下类型:(1)概念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相似思想、极限思想等。(2)方法型的数学思想。如分类、变换、归纳和抽象等。(3)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公理化思想、形式不变思想、基底思想等。(4)根本型的数学思想。如统一化思想、一般化思想、严密化思想、简约化思想等。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相应的思维品格,就等于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
  3.科学的思维策略。数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抽象的思考,准确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进行总结和推导。同时,数学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手段去揭露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着丰富而灵巧的策略思想,这些策略思想主要有搜索策略、中途点策略、分解方法策略、基底方法策略、特殊试探方法策略、递归策略、变换策略等。
  4.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意志。数学虽有利于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但必须有人的内在条件(个体接受条件)的相互配合。这种内在条件,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
  (三)行为习惯素养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模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也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社会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内容。这些方面的行为习惯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主要指认真、勤勉的学习习惯,按时作业、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以及其他规范自己学习行为(如课前准备、课后复习、书写工整、按时作息等)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等。数学注重逻辑判断和推理,注重定理、定义的掌握运用,注重法则、程度规范解题,对形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有利,但要形成习惯,必须有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的过程,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给予耐心的提示、矫正和规范,促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从而逐步地由有意识训练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的主动行为。
  总之,数学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不是靠教师的生硬说教实现的,而是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重发挥数学教学内容特有的学科品格,给予学生行为以良好的影响和熏陶。数学在情感领域的教育功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间接性和隐蔽性。数学教材基本上没有直接表述情感领域的教育内容,而大量的思想教育的内涵是以隐式方式存在的,必须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数学思想的熏陶,间接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二是长效性和深刻性。即数学在情感领域的教育一般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是要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实现。一旦获得这种功效,就不易消失或改变,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三是全面性和整体性。即可以促使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从情感领域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例如,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促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对学生良好行为品格的养成等都会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数学教育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张双德,等.数学教育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3]武镇北.目标教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美)保罗・D.埃金,等.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诚,等,译.广州: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