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南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对河南职业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试图找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河南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刘增丽(1974- ),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240043072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011-02
  
  一、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截至2007年,河南人口达到98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14,预计到2010年将会突破1亿。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能否充分发挥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把人口大省建设成人才强省,关键在于能否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意识,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探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量、办学规模有所增长
  截止到2007年,河南普通高等学校有13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39所。全省39所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共招生10.87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5.58万人,毕业生4.2万人;专任教师总计14555人,其中正高级371人,副高级3457人,中级职称5357人,初级职称3774人,暂时无职称1598人。以在校生人数规模多少为序,排在全省前五位的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郑州中州大学、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高等教育相比,河南高职院校占河南高等教育院校的28.67%;在校生人数占20.10%;毕业生人数占16.79%;专任教师人数占24.72%。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无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办学规模还是资金投入都得到了迅猛增长。
  (二)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2006年,河南省政府发布了《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教育篇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100所县级职教中心、1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若干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一批职业教育基地。河南省政府号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强高职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和吸引力,同时建设并改善了一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截至2007年,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总计占地面积达19175846平方米,占河南高等教育的27.27%;图书1782.29万册,占25.26%;固定资产总值793480.10万元,占27.5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881.37万元,占26.52%;校舍建筑面积8571211平方米,占28.77%。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
  
  (一)扩大教育对象,使职业教育范围体现出广泛性
  职业教育应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其中应起关键作用。现代社会的行业、职业种类日趋增多并专门化,帮助人们具备条件以进入并高效从事专门职业工作的高等职业教育,也相应的大规模发展起来。职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及行业的发展水平、社会行业发展提供的工作岗位增多、对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要求提高的变化有关,这些都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河南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要转变成工业强省,实现新型工业化,提高民众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一个关键环节。河南高等职业教育今后要走的路线应该是扩大教育对象,使职业教育范围体现出广泛性,并且积极创造优良的职业环境,使民众“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实施河南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培养工程,从专业设置上拓宽职业教育范围;二是基于河南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实施农村劳动力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工程,从职业培训上扩大教育对象;三是实施社会各方面、各企业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工程,从提高职业素质上体现职业教育的广泛性。
  (二)更新教育观念,彰显职业理想与价值
  过去狭隘的职业教育观念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把职业教育解释为仅仅作为获得专门职业技术的手段,并将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对立起来。更新职业教育观念,除在教育制度上整合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外,还要在教育内容上使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实现融合与互补。当今世界各国出现的“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即使在今天,我们所提倡的职业学校素质教育除要求学生掌握一到几门职业技能外,还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而设置“宽专业”,这种“宽专业”一般覆盖若干个职业岗位,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兼顾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目前,河南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有待完善,应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创新,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终身教育和培训体系,以适应人的持续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在河南省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三、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走有职业特色的道路,而不能硬套普通教育的模式,具体来讲应遵循以下三点:
  (一)在外部环境上,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形成“就业导向型”模式
  在外部环境创设上,河南高等职业教育遵循“职业教育应以经济和产业发展为推手”的原则,加强职教集团建设。近年来,随着海内外人士纷纷到河南来投资,河南与外界在职业教育交流和人力资源整合方面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双方只有进行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了解,才能应对这种因产业转移和升级所带来的变化。
  职教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以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要。加强职教集团建设,是河南近几年推动职教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河南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自2003年以来,河南按照“市场操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结合”的指导思想,以骨干院校为龙头,以特色专业为纽带,大力组建职教集团。到目前为止,共组建了农业、公路交通、信息技术、财经、卫生、建筑、旅游、机电等18个省级职教集团,吸纳成员单位292家,其中职业学校167所,行业协会7个,企业109个,科研机构9个。这些职教集团的成立,在推动河南职教事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第一,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实训环境,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实习基地,为其以后能胜任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企业与学校间密切合作的“订单教育”,实现了毕业生的优质就业,成员企业优先安置成员学校的毕业生;第三,为培养和聘用“双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场所。人才的发展向来被视为学校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学校鼎立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坚强后盾,而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和形成可以成为学校鲜亮的金招牌,形成良性循环,产生良性效应。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内外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促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从“学科导向型”转变成“就业导向型”。河南的职业教育为河南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对企业来说,要提升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作支撑,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和国内外企业的长期交流机制,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有效性,也可为培养高端职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就目前河南的经济布局来看,基层操作人员的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力,而河南人口多,职业教育生源多,因此,河南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性人才不应仅仅“内流”,而且要“外输”。职业教育应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教育体制,与外面的市场相对应。
  (二)在专业设置上,以适应需要为主,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
  现今社会,职业流动成为经常的事情,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这种就业环境,个人的职业能力必须不断提高。狭隘的职业训练和职业教育必然难以满足这种要求。以适应需要为主是职业教育不可背离的原则,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逐步改造学校的教材和方法,改造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专业设置必须要“宽”,这种“宽专业”一般覆盖若干个职业岗位,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既兼顾学生当前就业又可促进其终身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即“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①
  河南高职院校要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应遵循以下三点:首先,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来看,学校开设的课程应以社会的职业活动为背景,如传统的烹饪、缝纫、机械制图等课程,现代的如电子制造、计算机、汽车修理等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实践教学成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主体,形成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建成一批适应河南产业发展需要、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如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的农牧业专业群、以食品生物技术为重点的食品技术专业群、以汽车运用技术为重点的汽车与交通专业群、以城市园林为重点的园林园艺及环境设计专业群等,形成特色专业群,推动全省高职院校各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再次,根据河南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课件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带动河南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三)在人才培养上,工学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部经济的日渐崛起和河南新产业的加速引入,河南既存在着拓展就业领域的良好机遇,又面临着新产业对技能要求提升的严峻挑战。河南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已开始成为影响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瓶颈”。河南高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核心竞争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为特征,改变了目前高职教育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型”模式含义有两种:一是指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指所培养的学生的建设。
  对于打造师资队伍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型”模式,将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首先,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打造国内一流高职教育名校,构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专任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教师应达到合理的比例,有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或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技术大师和专业带头人。其次,制定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对外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和急需专业带头人,对内选派骨干教师公派出国或国内进修,对于重点专业可考虑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强化高职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坚持“三个紧密结合”,即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和改进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和教师职业教育精神紧密结合。再次,以提高教师“双教”能力为目标,建立以“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为专业带头人,实施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计划,凝聚成围绕在高职院校周围有较大影响的“核心竞争力型”专业教师。
  对于学生培养应根据行业、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基点,形成学校―工厂―学校相结合的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目标,实施能工巧匠型高职学生培养计划,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熟练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者。再次,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以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平台,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促使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河南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贯彻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努力推进教育资源开发和技能人才培养,为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①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