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区域经济为指引构建浙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浙江省的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三个各有特色的产业带: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丽衢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文章在对浙江省高职院校作调研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与产业带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大致情况。
  [关键词]浙江 区域经济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海宗(1963- ),男,甘肃陇西人,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教学评价;梅婷(1984-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浙江 杭州 31001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编号:07CGJY018YB)和2007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013-03
  
   高职院校一般由地方或行业主办,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面比较明确。因此,对高职教育而言,在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到目前为止,浙江经济已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环杭州湾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等;温台沿海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器、专用机械、仪器仪表、汽摩配等;金丽衢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现代医药、五金、特种材料等。每个产业带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区域特色。本文拟在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作调研的基础之上,简要分析与产业带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大致情况。
  
  一、环杭州湾产业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包括环杭州湾六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六市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是浙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大平台,是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整体性品牌。
   (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四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当前,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区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浙江省也正在实施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到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目前制造业已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省GDP的46%,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1/3,制造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58%,提供的出口额占93%,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的主体。“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将围绕先进制造业建设三大产业带、十个全国制造业中心和二十个重要产业基地;到2010年,基本形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传承行业办学优势,紧紧围绕“服务浙江制造”的办学使命和制造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确立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信息、经贸管理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在政府、企业专家组成的办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制造业岗位(群)的核心职业技术能力要求,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深度融入企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围绕机电产品制造,重点建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
   同时,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传统技术与实用新技术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推广订单培养、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练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实际条件,该院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形式,实现一年级社会实践(2~4周)、二年级顶岗实习(4个月)、三年级就业实习(6个月)的“学工交替”教学模式的系统化、常态化,确保学生有一年左右时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实习,“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此外,该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和高水准“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与企业携手创建工学结合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典型产品为主线,“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拓展专业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三位合一、三方联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十一五”期间,为实现将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宁波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主要是优化第一产业,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提升第二产业,建设以石化、能源、钢铁、造纸和修造船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精密仪器仪表、模具和文具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突破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国际商贸、现代服务业、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宁波市的特色产业,重点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应度高,所培养的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强。该院充分利用和发挥地处经济发展迅速、外向型特征鲜明的开发区的区域优势,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现代高职教育新模式。其中,“三位合一”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培养人才;现代高职教育新模式是指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指向,区域特色鲜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在合作育人方面,该院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突出实践教学,重现场体验,重职业能力培养,并在合作培养中形成了“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和“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育人模式。几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多名高技能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二、温台沿海产业带“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的多样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温台地区包括温州、台州两个地级市。该地区市场化水平高,民营经济活跃,块状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是著名的“温台模式”发源地。温台地区拥有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家用电器、绿色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鞋帽服装、日用品加工等发达的特色产业,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专业市场及其依托的小城镇,有些块状经济已经形成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格局,为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坚实基础。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以其先发的市场机制、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主导的产业特点和国际性轻工城的城市定位,是高职教育的天然沃土。全市现有个体民营企业三十多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