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文章就提高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使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和综合素质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 工程类专业 人才培养 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苑忠国(1956- ),男,吉林通化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矿山教学、教学管理;于钧(1968- ),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冶金教学、教学管理;李宁(1970- ),女,黑龙江嫩江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矿山教学。(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066-0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这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加强调,区域经济和用人企业的需求是衡量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关键。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实现教育部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对侧重于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类高职专业更为重要。
  
   一、对目前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教育教学法规、政策、教学规律还处在摸索阶段。高职工程类专业在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不仅受到专业自身特点的影响,还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制约。首先,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原有的中专教育教学的理念、文化和管理模式多数被传承下来,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工程类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其次,由于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基础条件,特别是培养方案和课程及实践条件等方面的标准尚未统一,使得对全国同类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再次,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自身特点影响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和冶金技术等专业,教学与实训差别很大,并且由生产特点决定,不可能将矿山和冶金生产的现场以及大型机器装备搬进学校。而且,即使能够把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搬到校园来,实验本身也受到环境、场地条件的限制。如爆破工程课程中的实验就需要场地和安全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可见,建立稳定而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真正接触生产实际,实行工学交替和顶岗实训等是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在基础条件方面对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1.制订培养目标明确的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成各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教学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编写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初稿完成后,再把相关企业的专家请到学校来或者教学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下到企业去,就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征求意见,研讨后对初稿进行修订。然后将修订稿发往国家教委相关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请各位专家进行评议。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后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进行完善,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的试行稿。试行一年后,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研讨,在征求企业专家意见后拿出修订方案。最后定稿,报国家教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经过上述过程,我们确定的我院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采用了“5+1”教育教学模式。“5”为五个学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1”为1个岗位技能培训包。培训包可以是订单教育企业的岗位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再提升的岗位培训,也可以是针对岗位群的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岗位培训等。
   2.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标准的确定是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主干课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标准的制定是否科学,关系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能否完成。没有科学的课程标准作为支撑,再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不能有效实施的。因此,我们对工程类专业(例如我院的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等专业)的主干课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标准内容的确定做了以下的要求:(l)要以必需够用为准绳;(2)专业特色要鲜明;(3)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4)考核标准明确,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我院工程类专业(如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标准已定稿。目前主干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标准的执行情况良好,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受到有关用人单位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3.基本实验设施和实验设备标准的制定是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课程标准确定之后,组织专家对基本实验设施和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性教学水平评估,制定出基本实验设施和实验设备标准。如果基本实验设施和实验设备能够满足主干课课程的教学需要,那么它就符合标准,否则,它就不符合标准。超出主干课课程教学需要就是超规格培养,就是一种财与物的浪费。该标准的制定是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是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必备条件。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保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求企业在产品、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和接待能力方面是否能够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其次是企业接受学生实训的态度,两者缺一不可。而实现两者统一的最佳途径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要挂钩,实行订单教育。
   几年来,我们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l)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实习、实训计划,编写实训教材和指导说明书,明确考核方式和标准;(2)选择符合实习、实训教学和订单教育需要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3)在学院和企业多次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充分协商后签订实习、实训和人才培养协议书,并举行实习、实训基地挂牌仪式;(4)双方签订订单教育、委培、培训和技术信息交流合作协议书,为产学研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
   除此之外,校企双方领导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实习、实训工作交流会,以解决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使用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运行良好,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肯定。企业得到了需要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完成,学生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促成了零距离就业,达到了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
  
   三、在教学实践方面对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以金属矿开采专业为例,与其他类专业比较,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有三大难点。其一,理论教学的施工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施工设计方案比较总有滞后。例如:在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所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都是矿山施工设计开采过程中使用过的方案,是有总结和有比较的方案,与矿山企业正在使用的施工设计方案有所不同。因为随矿体地下深度、宽度、厚度、矿体倾斜角度、地质和水文等状况的不同,施工设计方案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矿体,所以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施工设计方案。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设计的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方案总是有差距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的积累。其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施工设计方案总是动态的。因为施工设计方案总是随地质、水文等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而学生的课程设计的条件是不变的,所以也只能“纸上谈兵”。由于课程设计施工方案的不可实践性影响了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三,地下开采施工设计方案的主体是矿体,矿体在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工程技术人员完全靠地质、水文和现有条件等资料主观设计出施工方案,对施工设计方案的评价是开采后的评价。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步解决的。也就是说,施工设计方案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设计中的错误在开采完成后是不能修改的,只能在下一个设计中有所考虑。这些问题对提高工程类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高职工程类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根据我院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在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将工程制图、CAD、教学模型和多媒体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读图、视图和画图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建立良好的立体感,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专业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准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力学应以讲授工程力学为主等。(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具体做法是将矿山企业的施工设计方案搬到课堂上来,对方案进行说明、讲解、分析和比较;并对方案局部的不合理部分通过大作业或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改进,同时加以说明;最后由专业教师逐一讲评技术应用情况。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进行教学软件的开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对每一门主干专业课进行结构、原理、生产工艺的实训教学软件开发。通过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让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动起来,尤其是让主要设备动起来。这样可以把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在生产中所需排除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经过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程类学生在技术应用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克服了设备、场地、环境、资金不足等方方面面的困难。(5)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把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专业生产岗位群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毕业生在就业前就能取得至少一个中级以上的岗位资格证书。这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6)实习、实训过程与实行订单教育的企业要求的岗位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企业文化和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等,使实习的内容、要求和企业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既减少了工作见习时间,又提高了上岗就业质量,达到了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7)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应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学生带着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题目进行社会调查,要求有实习调查报告和总结。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8)成立学生科研协会。在学生中组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再根据专业的分类成立专业科协分会,指定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如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相关内容的专题报告,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外文资料翻译以及专业教程和资料的编辑与打印工作等。
   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经过两个教学循环的实践,我院工程类毕业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进行的研究与实践是富有成效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