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的孝道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孝道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培育人们思想道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高校孝道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学生的人格存在缺陷。文章针对这种现状,就当代孝道教育的内涵、高校孝道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呼吁高校为大学生补上孝道这一课。
  [关键词]高校 孝道 道德 教育
  [作者简介]李俊青(1969- ),女,河北阜城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24-02
  
   影片《落叶归根》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母亲靠拾荒供养儿子上大学,但同在一座城市,母子却不能经常见面,原因就是儿子嫌弃母亲的身份,这深深伤了母亲的心,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孝行为。而与之相似的不孝行为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挥霍父母血汗钱,不思进取;不顾家庭条件,讲究享乐;与父母意见不合时乱发脾气,恶语相向;做事任意妄为,甚至轻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丝毫不考虑父母感受……之所以有这些“不孝之子”出现,有家庭、社会的各种原因,但高校“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高校理应为大学生补上“孝道”这一课,使他们的人格得以完善。
  
   一、孝道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当代孝道教育的内涵
  
   孝道观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培育人们思想道德方面起到了起始和基础作用。
   “孝”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被尊为儒家经典的《孝经》说,孝是“德之本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孝”作了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最初仅限于人伦的范畴,经过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孝”的内涵十分丰富, 主要包括:一是奉养父母,奉养是“孝”的第一要义。二是敬爱长者和他人。《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里面提出了在敬爱自己父母的前提下,“广敬”和“博爱”的主张。这种由敬爱自己的父母推广到所有长辈老人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三是建功立业,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礼记・中庸》)。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一种政治化了的孝道,一提孝道,人们就会把它与那些摧残人性的愚忠、愚孝联系起来。其实,孝道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人性文化传承,如亲亲之情、善待父母、尊敬长者,等等。很显然,我们现在所要弘扬的孝道是那些与人类自然本性相联系、伦理意义上的孝道。高校孝道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吸收传统孝道的精华,弃其糟粕,并为之注入时代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感恩知报教育。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的出生都离不开父母,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都使这种感恩之情更为自然、真诚。传统孝道通过礼仪让人们对生命和父母生养之恩有所体察,对种种爱心善意细心品味,对生活有所感悟。父母养育不求回报,但子女却不能不知,不能不感,不能不报,感恩知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孝就是感父母之恩,并由此推广到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要培养大学生善良的品质,就应当培养他们感恩知报的道德感,而且要从对父母的感恩教育开始。
   2.养老敬亲教育。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要依靠父母的养育才能成长自立,长大后,作为对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父母乃顺理成章之事。古代的中国,赡养父母被视为子女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大学生目前还不具备在物质上奉养父母的条件,但完全有能力以自己的行为给父母以关爱和照顾,使他们幸福快乐。优良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学业有成,都是父母的企盼和他们眼中最大的“孝”,也正是我们德育的目标。
   3.爱家、爱校、爱国教育。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一个人只有先有孝,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业。由此可见,在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孝道文化。今天我们高校德育提倡孝道,不仅仅是要求大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尽孝,更要为天下的父母尽孝,要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孝道”。
  
   二、高校孝道教育的现实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孝道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孝敬父母从而达到忠于祖国的目的。只有在家庭中孝敬老人,才有可能在社会中尊重他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也才能真心实意地报效祖国。这一认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古代,尽孝忠君观念经过历代不断强化,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德行,虽然导致了极端的愚忠愚孝,但把对父母的爱同对国家的忠相统一,主张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是值得继承的。同时,这种历史导向也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了对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忠孝统一观念。现代孝道要求大学生自觉树立起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增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2.营造和谐环境。孝不仅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国的孝道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和睦,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孝,兄弟之间要讲究孝悌,重视亲戚关系和宗族关系,重视师友关系,重视对陌生人的仁爱和同情,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只要孝的教育功能能够得以推广,家庭便可以和睦,社会便能得以安宁。今天的孝道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做到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国家。
   3.培养理想信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可塑性较大。尤其在挑战与机遇共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今天,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作导向,大学生就很难明辨是非、把握方向。通过现代孝道教育,能使大学生更注重与父母沟通,汲
  取他们的人生经验,接受指导,实践父母的期望,从而有利于政治上的进步。
   4.构建完美人格。提倡孝道的儒家学派从本质上讲是道德学派,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是其重要教义,而其主要教育方法就是倡导孝道。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依赖孝道教化。因此,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孝道教育,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对培养大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理想人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树立责任意识。具有崇高的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责任意识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意味着要对自身负责,更重要的是还需对社会负责。只有每个人对社会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整个社会才会稳定、和谐、有序运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部分大学生无论在自我责任意识方面、家庭责任意识方面还是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淡化现象。鉴于此,他们应具有回馈家庭与社会的强烈责任意识。由于血缘亲情的纽带作用,培养责任意识首先应从对家庭负责着手。而对家庭负责最主要的就是要对父母尽孝道,因而,加强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6.培养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恩惠并意欲回馈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基本道德情怀。感恩是社会中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更是大学生品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当代部分大学生漠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恩、朋友的关怀之恩等现状,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时,应该注重对其感恩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大学生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所有关心与爱护他们的人。要培养感恩意识,最基本的就是要对父母进行感恩。而“孝”本身就包含着对父母养育自己的感恩,这就决定了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直接着眼点。
  
   三、高校孝道教育的途径
  
   1.认真组织宣传,让大学生认识孝道。要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孝道知识的灌输,使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是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及今天孝道的时代内涵。要从孝道的认知教育入手,使大学生具有孝道的理性知识,进而逐步确立起孝的观念。我们要改变思想道德教育课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保证“两课”教学的前提下,通过专题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孝文化的讨论,使他们提高对孝文化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孝道的道德认同感。
  2.加强典型事例宣传,促使大学生尊崇孝道。现实生活中尽孝道的人和事并不鲜见:2007年初在山东邹平召开了演艺界“十大孝子”的评选活动,姜昆、阎维文等当选,电视报纸等媒体对他们孝道事迹的宣传曾引起很大的轰动;而山东的田世国把自己的肾捐换给了母亲,从而成为当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大学校园里也能找到这样的典型。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对大学生灵魂的触动,比我们坐而论道、高谈阔论的教育效果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3.创造教育情境,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道。在大学生对孝文化取得认同并对孝道典型产生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应不失时机地创设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诸如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强化大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也可以通过“一封家书”“打一个电话”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养育之恩,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回报父母。比如重庆工商大学在新生刚入校时,就组织他们算一笔账:在校学习每年、每学期、每天、每小时要花费多少钱,然后给父母写信,谈算完这笔账后的感受。这个活动使学生们看到了父母供养自己的辛劳,进一步体会了父母的浓浓亲情,从而激发了他们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父母和社会的情怀。
  4.促进孝道升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高校通过一系列的孝道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这种爱必然培养并生发出子女对父母、对他人和社会的爱。爱与奉献是道德的本质。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因此,它是一切道德的本源。通过孝道教育,当代大学生在继承传统孝道精华的基础上,再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更新、充实与超越,一定会实现自己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
  笔者曾担任过高校班主任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曾结合学生的建议,为本班教室拟定主题标语“常思父母训,莫忘学子身”,将孝道教育引入了课堂,对激发同学们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父母和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成为高校应加强孝道教育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姚家春.高校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意义探寻[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2).
  [2]王洪军.谈孝道教育与当代高校德育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3]魏红卫.孝道教育――高校德育的切入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