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文章从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新形势下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条件的完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 实践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张爱梅(1957- ),女,山东潍坊人,泰山学院应用科学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与研究。(山东泰安27102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161-02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的业务基础、较宽领域的综合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本科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机械制造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也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为关注的重点。面对改革,我们必须厘清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做到有的放矢。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缺少工程实践锻炼和专业技能训练,单一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因此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难于从实验教学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并且由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内容创新和改革不够,学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明显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2.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由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受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及生产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仅看到的少,动手实践的机会更少,实习效果很难保证。在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的教学上,学生大多是自己找单位,有的甚至找不到实习单位。即使有单位实习,也很难从那里得到一些具体有效的指导。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因素之一。
  3.师资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外校引进,部分是本校培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很难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实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也不适应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需要,难以承担高、新、尖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实践教学改革的进展。
  4.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设施落后,规模小,功能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硬件建设与规模的扩张形成明显的失衡,实验室建设便成为工科类院校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方面。
  5.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评价不科学。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体系以及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使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缺乏标准和规范,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实践教学评价上,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尚未消除,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未健全,因此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课成绩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
  
  二、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制造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工程实践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新形势下,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按照工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达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统一。同时高度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探索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总结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建立以“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即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设计类模块和创新类模块。
  1.实验类模块是让学生进行基础性工程实践训练的模块,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完成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和进行工程意识、工程素质的初步培养。该模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实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与相互渗透,使学生得到以学科为基础的整体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该模块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工程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规律,即在不断积累工程知识的同时,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训练有步骤地形成。因此,其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并以演示性、验证性、基础操作性实验为主的基础实验;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并以综合性实验、故障性实验以及能突出工程特点的应用性实验为主的综合实验;三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性实验。
  2.实习类模块是给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性实践训练的模块,其教学目的是给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该模块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来实现的。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应构建“四大平台”,即工业系统认知平台、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现代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以及综合与创新训练平台,将创新训练贯穿整个工程训练的始终。生产、毕业实习是工程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内进行的,校外实习基地的稳步建设可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工厂的现代化生产过程、技术装备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人员设备资金的组织与调度、产品的营销策略等。
  3.设计类模块是让学生进行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训练的模块,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外兴趣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其中毕业设计是学生较全面掌握工程设计基本技能和方法,达到工程教育基本要求最为重要的训练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环节上应加强学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创新类模块是让学生进行解决工程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模块,其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如参加全国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赛、创业设计大赛、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级大专院校需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学生参与高层次的竞赛和创新造活动,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实际才干培养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四大模块相互融合与交叉,支撑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