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论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要充分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所学专业和各种技能充满兴趣,对自己的学校充满信任。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生 心理问题 策略
  [作者简介]李新平(1955-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河南郑州45000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6-0182-02
  
  大学生处于心理逐步成熟的阶段,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有限。而高职高专学生又是其中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有许多特殊性。如何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他们的困惑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鼓励教育,使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往往被列为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自尊、自信的人往往情绪积极、乐观,生活独立,更容易取得成功。但高职高专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同样经历了激烈竞争的高考,他们也都有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所以很多学生特别容易产生自责、自卑心理。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充满自责,觉得没有好好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不起父母,心里很难过;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心情很低落,觉得高职高专的学生低人一等;有的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而觉得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太差。实际上,高职高专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智力等也正处于与社会逐步磨合的阶段,经历一些坎坷,遭到一些挫折,是很难避免的。但由于这些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比较差,许多小问题慢慢变成了大问题,使其长期处于心理困惑中,导致性格孤独、自闭。同时,有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经济的拮据。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城市物质生活的种种诱惑又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进行鼓励教育,学校应该及时做好帮助和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辅导和心理疏导去打开学生的心结。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我们可以采用聘请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定期指导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沟通,尊重学生的意愿,针对问题进行心理疏导。高职高专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期,遇到不能理解和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产生各种想法和心理困惑。他们觉得与父母交流有一定障碍,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而面对与他们没有直接联系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他们能够放松地把心理问题倾诉出来。心理咨询师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学生交流,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较好的疏导和解决。我们要使大多数学生意识到,当环境改变、压力增大的时候,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但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迅速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只要努力,肯定能获得成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掌握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的基本常识,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锻炼的方法,形成健康和谐的心态。
  同时,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生活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勤工俭学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如果学校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为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生活环境,相信学生会树立起自信心,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关爱自我、关心他人,学会用理智去区分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的环境。
  
  二、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并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严重分化,多数学生入校后能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学习状态,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充分认识,对开设的课程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对所学的课程难度没有心理准备,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或造成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调整学生的心态,不仅要通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尽可能地培养和调动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在技能上学有所长。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和劳动者。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利用,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的开发利用,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一流的学习实验条件。还要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场地和人才输送基地,可以通过横向联合,与企业单位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提高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生产经营领域的各个环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例如,我们开设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就采取一边进行技能的培训、一边组织各种鉴定师进行考试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市场实际结合起来。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实习,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有限,教师就承担着交流和引导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提问和学生思考问题,既是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也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能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专业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专业学习活动有利于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妥善解决就业,让学生对学校充满信任
  
  就业问题目前已成为学生和家长最大的压力。由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同时,缺少科学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许多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必然会产生茫然、困惑和矛盾等种种心理问题。每年的春季毕业生临近毕业时,学生都没有心思在学校上课,惶恐的心态和急切的盼望,再加上找工作的各种困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焦虑。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已经把能否顺利就业当做择校的首要标准。某个专业就业前景好,学生就趋之若鹜;专业就业无望,这个专业就可能被淘汰。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就业竞争尚存在许多不公平,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心理的最大压力,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如何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统筹设置专业,做好充分的专业调研和论证,并把学生的就业问题放到学校工作中的首位,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研究,顺利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力求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大化,因为只有妥善安排学生就业,才能赢得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妥善就业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和谐,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基础,并且能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因为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的高低,就业后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并得到合理的待遇,既是检验学校办学方向是否正确、学生是否“适销对路”的试金石,也是学校进行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因为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是学校的“活广告”,学校在社会上有了良好的声誉,生源自然就好,办学规模和效益也能大幅度提高。
  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探索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如何使其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正确定位,调整就业价值取向。毕业生是学校的成品,重要的是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有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所学专业,才能克服好高骛远的心理、盲目从众的心理以及怀才不遇的怨天尤人。我们要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切莫“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避免只为追求高工资、高待遇,盲目攀比。同时,要促使学生克服浮躁心理、速成心理,养成务实作风。要让学生认识到,择业不一定一次成功,免不了遭受挫折,要正视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自我量身定去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少走弯路,及早适应社会、适应岗位。
  总之,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充满信任,对自己的前途和能力充满自信,对所学的专业和课程充满了兴趣,将来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他们的心理一定是阳光的、健康的、和谐的。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