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意识,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研水平,造就一批教学大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学习机制;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训经费;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关键词]高校 体育师资队伍 对策
  [作者简介]覃秀松(1968-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研究。(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6-0149-0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但长期以来,这一规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而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致使体育师资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研室或体育部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当高校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提出较高的学历要求和进修要求的时候,体育教师的学历大都保持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由于公共课的性质,也由于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使他们往往感受不到学校的重视,有自卑感,缺乏主动性,习惯于通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长期的一线实践教学也使他们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本领。显然,这样一支体育教师队伍是难以适应科学研究和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要求的。
  
  二、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途径
  
  (一)树立教书育人的宗旨,加强师德建设
  重视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准。师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师德,包括政治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思想观念、团队精神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教师不仅应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体育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道德意识。
  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机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尤其是“身教”来感染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美德。良好的师德与高学术水平是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因此,对教师的评估和考核应该兼顾两个方面。师德建设还应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同时要加大对师德高尚教师的表彰和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营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浓厚氛围。
  在师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有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为教师指出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如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道德文明规范、教师育人准则、师德公约等。第三,要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晋级、评聘、职称评审挂钩,同时,对违反师德的人和事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第四,应建立学校、社会师德监督机制,形成督促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要以超前的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思想和观念。
  (二)着力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身为高校体育教师,如果不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为先导,不具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不研究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将无从谈起。面向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造就一批在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的教学名师。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应体现在以下方面:掌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使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社会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教学理论;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发新的课程;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等。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可采取如下途径:首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其次,加强政策导向,制定各项政策,如在教学岗位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调整教学课时酬金发放办法;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科研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国外高校教师培养已经向教师职业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出要培养教学专家型教师。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缺乏大师级的教师。所谓大师级的教师,笔者认为包括两类:一类是学术大师,一类是教学大师,即教学专家型教师。所以,我们在提升全体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对那些基础好,热爱并钻研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进行重点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教学大师。
  (三)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学习机制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健康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很显然,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因此,对于体育教学工作而言,大力加强体育教师的自我学习,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与提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1世纪是一个新技术、新观念和新思维层出不穷的时代,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就提高师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而言,还是就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言,都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自我学习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必然选择,通过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创新理念。总之,要使每位体育教师都能满足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是关键。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学习制度,健全学习体系,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和落实体育教师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在体育教师内部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立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体育教师团体成为学习的组织。
  (四)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养经费
  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培养经费有限,随着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培养经费也会越来越高。随着培养人数的增加,经费必将更加紧缺,为此,教育决策部门和高校领导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养经费到位。在经费使用上,力争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取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学科梯队建设或新学科急需的教师培养,由学校全部承担经费,当然,也要明确培养对象为学校服务的义务。对于那些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体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进修、培养,其培养费用可采取学校、所在单位或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
  (五)有计划开展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可能性。在信息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够快速、有效地利用信息,使其具备选择、整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将带来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之还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等多方面的变化,并以此改进教学效果,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新知识的传授者,就必须主动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给自身工作带来的变化。只有教师熟悉并了解信息知识,掌握了信息应用能力,他们才能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与信息应用能力紧密联系的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中广泛使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因此,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此,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有计划、大面积地对教师的信息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系的资源,对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同时在政策上提出要求,鼓励和督促教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把信息新技术变成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真正工具和手段。
  (六)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素质是开展教学的先决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高校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师资力量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这有助于拓宽体育教师的学习领域,扩大其知识面,增强其适应能力。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科研能力是相对薄弱的。因此,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目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继续教育增设即时性课程,如国家体育健康标准的评价方法、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程。特别是增设创新教育课程,这有助于挖掘教师的内部潜力,进行体育“教学―科研―训练”一体化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把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保证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代表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展的关键。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意识,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实现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Z].2006-12-20.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4]赵利华.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刘学军,杨国燕.浅谈师资队伍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6]岳海峰.试析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