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与教育创新的重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优秀的身体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创新素质、组织能力素质和科研素质,这是推动和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文章着重阐述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探讨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和完善高校 体育教育创新及教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师 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霍舟(1976-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科技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陕西西安710054)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069-02
  
  从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素质教育是整体和长远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其实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现有条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尽快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作风、思想境界以及道德修养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创新的实施,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地得到推行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将素质教育注入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近期研究的热点。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那么新时期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何要求,体育教师应如何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如何调整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等,都是体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体育教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体育教师应时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首先是人格方面的,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往往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特别是在“师道尊严”下,师生之间不是平等相处,因此限制了学生个人特殊潜力的挖掘和个性充分的宣扬,这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最终背离教育的宗旨。当前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上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一种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真诚地热爱学生,这是教师个人修养的标志,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言谈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众所周知,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就体育教师而言,在施教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予以区别对待,感情教育与理性升华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职业道德。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当努力在道德品质、情感功能、心理品质等方面优化自身人格结构,以良好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和培养学生。
  2.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注意自身基本业务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以及学生特有的潜力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如运用各种音像产品、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网络远程资源等来满足学生的多重选择,而这一部分恰恰是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弱端。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全面发展以外,还要尽量挖掘学生特有的潜力。因此,对教师训练能力的要求并不单是“全能”,而且还必须精通一两项的训练指导,这对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学范围的扩大,组织管理、竞赛裁判工作也将增多,教师的多项目裁判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3.积极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首先,体育教师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正是由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以及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们在兴趣、气质等方面,形成了与其他教师不同的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契机。同时,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增强文化素养,成为一个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兴趣高雅、蕴涵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4.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教育改革与创新意识。(1)提高创新及科研能力。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但存在两个极端,而且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特别严重,很多体育教师的科研只是为了职称得到晋升。体育教师只有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和发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和新颖思路及设计方案,并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科研活动应当成为体育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自己创造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才是体育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佳表现形式。(2)积极树立竞争与协作意识。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体育教师要想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思想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束缚,工作中敢于进取,敢于创新,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作为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任的体育教师,要破除门户之见,拆除胸中壁垒,要“见贤思齐”而非“见贤思嫉”,牢固树立团结、协作、兼容的时代精神,形成宽广、大度、谦虚的胸怀。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同样具有这种时代精神的人才。(3)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素质教育以传播健康与卫生知识为重点,把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作为核心。为达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在专业知识方面,体育教师除要掌握本学科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健康学、卫生学方面的知识,拥有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保证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另外,要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还必须了解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因此,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当具备终身学习和教材的组织创新能力。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老化,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知识及能力结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加工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材内容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社会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合理的体育、健康手段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目标的教学。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就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来讲,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体育教师缺乏教学实践动力。普通高校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现在全国部分高校在教学模式上已经试行“三自主”和“四自主”,这对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很深刻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多数流于形式,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硬件和软件等因素的影响,真正的“自由”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导致体育教师没有危机感,缺乏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
  2.高校体育教师后备力量的培养质量下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后备力量以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主。而在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以外语、理论、学位论文为主,致使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中较多的人,在入学时,同一般体育本科生在技术和实践能力上基本相同,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又得不到应有的学习与锻炼,从而导致研究生质量的滑坡。
  3.部分高校管理者对体育重视度低。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其实际情况则是,体育课数量系数低,个别实行津贴制的高校,对体育课的基础工作量核算远远高于专业课,这大大打击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体育教师获取体育科技信息渠道不通畅,科研与教学实际相脱节,自身知识结构欠缺,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
  4.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与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不断涌现,体育各项目的技能战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技能、技术及理论知识的要求更加高涨。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实际能力与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情况则是很多体育教师还在吃老本,凭经验教学,导致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与水平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5.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估中,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致使高校体育教师疏于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1.建立有效的教学科研评估体系,引入竞争机制。转变管理观念,尽快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科研评估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2.提高业务素质,加快知识更新。教师业务素质能力是真正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教学工作能力、运动能力、组织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时期社会的新特征、新变化,使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原先已固有的教育经验和优势。通过培训和学习,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规律、特点及教学方法等教育理论;可培养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更新知识。
  3.体育教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面对学生应献出自己的爱心,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要为学生树立楷模,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品质。体育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对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实现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单一的某个教学行为,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进程,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并不断创新,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在素质教育中,不但具有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还具有处理师生之间关系、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作用,还具有促进全社会道德风尚改善的作用。体育教师健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鲜明的个性、熟练的技术,这些都是学生最直观的效仿对象。通过师德教育和对文化修养的培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3-144.
  [2]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8.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9-95.
  [4]刘勇.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增刊).
  [5]马卫平.高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四川体育科技,19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3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