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就业导向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及推行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 双证课程体系
  
  一、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沟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实现“一教双证”。高职教育实施“双证融通”,必须以“产学合作”为前提。由于“双证融通”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结合了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岗位需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实行产学合作,帮助学生形成在某一职业领域的能力与素养,并使其逐渐形成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以此来同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既适应了就业导向的需要,又贯穿了“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普遍的、典型的指导意义。
  二、高职教育实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就业,不仅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还取决于是否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进入劳动市场的准入证,是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体现,为适应这种变化,高等院校必须推行双证书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2.实施“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追求。最近十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总结出多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模式等,然而这些模式侧重反映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差异性,求“特”求“异”性,缺乏示范主导特征。“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由于其较强的标准性、典型性和较好的共适性,并有利于高职院校针对高职教育的共同目标和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
  三、“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途径
  1.准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确定与学历证书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级别。首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确定就业岗位,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一般一个专业可以对应2~3个职业;其次是确定职业资格等级与学历层次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文化水平要求的对应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对应。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我们将外销业务助理、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确定为国贸专业的职业岗位,并选择系列化依次递进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项目。我们要求所有二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全国单证员和跟单员考试,三年级学生则根据自身实际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选择参加报关员、外销员、货代员等相关外贸证书考试。只有对同时具备完成常规学业并获得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一的学生才可发放学历证书,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双证书”制度。
  2.构建“双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双证课程是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计划同职业标准有机联系起来,在培养方案中嵌入资格证书要求。我们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和试题库,作为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的充分依据。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将文化基础、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知识点与本专业确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一一对应起来,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将职业培训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近几年学生一次就业率达100%,就业质量高。
  3.开发适合专业要求的“双证教育”特色教材。围绕国贸专业技能培养与证书考核开设专项能力培训课程。我们编写了《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等融“国贸专业理论、专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特色教材及配套多媒体课件。教材的编写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开发智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以添加案例导入和实训项目为手段,形成理实一体化教材,为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4.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在以职业功能为模块、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同时,开展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对学生的职业训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敬业、执著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职业精神。在实施“双证融通”课程时,坚持“产学合作”。我们积极与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江苏省进出口商会张家港办事处等单位紧密合作,合作开发《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组织全国国单员认证考试。通过实施合作教育,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的可能性,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赢。
  创新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能力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现场操作等,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建立与专业培养培养目标、职业标准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考试大纲,从而使考试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规范相一致,加大专业技能的考试权重,建立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运行机制,使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结合起来,在单证制作、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合同制订等职业技能考核上,贯彻产学合作的操作策略,引入企业外聘兼职教师评价,在以职业标准取向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特别在毕业综合实践,引入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机制,并建立对办学的反馈机制,借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双证融通”的实施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用人机制、职业技能鉴定及其管理机制,以及政府的众多部门和社会的各行各业,其影响因素较多、难度较大;同时,“双证融通”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规范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基础还不够。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先试点、完善,再逐步推广的原则,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部,人事部.关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98号)[Z].1994-02-2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Z].2006-04-18.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16号文
  4.陈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7,(5).
  5.周国军.树立就业理念,构建双证课程体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陈兴云.职业能力与“双证”相互融通的探索[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2).
  
  *本文为沙洲职业工学院教改课题“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1803.htm